[实用新型]一种排缆跟踪控制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422154.X | 申请日: | 2018-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01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 发明(设计)人: | 潘根;龚方友;沈少杰;张同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5H75/42 | 分类号: | B65H75/42;B65H75/44;B66D1/46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 地址: | 31149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绞车 跟踪控制模块 本实用新型 电位器组件 排缆机构 控制柜 继电器 升压 测量电压 电缆排布 工作效率 收放系统 远程控制 重要意义 齿轮盒 放大板 拖曳式 整齐性 滚轮 稳压 工作量 调试 测试 维护 进度 跟踪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缆跟踪控制模块,主要包括电位器组件、齿轮盒、升压稳压放大板、继电器、PLC模组,电位器组件通过测量电压变化来反映绞车排缆机构缆位的变化;PLC模组放置在控制柜中对该模块进行远程控制。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控制柜随时调整跟踪排缆的进度,可以实现绞车滚轮上电缆排布的整齐性,并且减少了测试人员的人数以及每次调整排缆必须去绞车部位的工作量,还能缩短维护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对拖曳式声呐绞车收放系统排缆机构的调试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拖曳式声呐液压绞车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缆跟踪控制模块。
背景技术
排缆机构是保证拖曳式声呐绞车正常工作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绞车收放电缆时,排缆机构不仅会影响绞车滚轮上电缆排布的整齐性,而且会影响绞车的工作效率。为了满足拖曳式声呐设备在海洋中工作要求,绞车的缆阵长且缠绕在滚轮上的层数较多,容易出现缠绕不均匀、咬缆等现象,这样绞车在回收电缆时,电缆会相互挤压从而导致电缆损坏,影响电缆使用寿命和作业安全。为确保排缆机构与滚筒协调运动,使电缆整齐地缠绕在滚筒上,设计一种新型排缆跟踪控制模块是非常有意义而且有必要的。
在收放系统运行中,现有排缆机构的调试需要测试人员在绞车的排缆机构位置对接近开关位置进行调整,调试也比较复杂,尤其是外场试验现场绞车跟收放控制台不在同一位置,对调试带来很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排缆跟踪控制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排缆跟踪控制模块,主要包括电位器组件、齿轮盒、升压稳压放大板、继电器、PLC模组,电位器组件主要由保护盒底盖、保护盒上盖、齿轮盒底盖、齿轮盒上盖、齿轮轴、电位器齿轮、电位器、探杆及电位器接头组成,电位器组件集中安装在保护盒底盖内,探杆与电位器接头连接,电位器接头通过键安装在齿轮轴上,轴向由螺母固定,齿轮轴通过滑动轴承固定在齿轮盒底盖和保护盒底盖上,滑动轴承用弹簧卡圈作轴向固定,滑动轴承内环和齿轮轴间选择旋转格莱圈进行双向水密,保护盒底盖和滑动轴承外环间用O型密封圈水密,与齿轮轴啮合的两组电位器齿轮分布在齿轮轴左右,并通过销钉B分别与电位器轴端连接在一起,电位器借助两块压板固定在齿轮盒上盖上,齿轮盒底盖与齿轮盒上盖固定在一起,且一起安装在保护盒底盖上,插座设置在保护盒上盖上,插座实现与外部通讯,应急模块控制继电器。
所述探杆为V型,探杆前端设计为V型卡口。
所述探杆与电位器接头通过销钉A铰接在一起。
所述电位器组件配有两个电位器,互为备份,其中一个电位器输出连接升压稳压放大板,PLC模组采集两路电位器的同步反馈电压值取平均值,如发生一路电位器故障,PLC模组取单路反馈电压值。
所述升压稳压放大板、继电器、PLC模组都布置在控制柜内,控制柜内元器件通过电缆与电位器组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控制柜随时调整跟踪排缆的进度,这不仅减少了测试人员的人数以及每次调整排缆必须去绞车部位的工作量,还能缩短维护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排缆机构驱动设备,实现排缆机构的往复运行进行排缆;调试人员在调试和使用过程中可以随时在控制台对排缆情况进行调节,无需另外配其他人员在绞车排缆机构位置处对排缆机构进行调节,操作调试简单,解决了调试方法复杂,需要工具较多、以及需要多人配合的问题;通过此排缆跟踪控制模块,不仅能使缆阵整齐密实地缠绕在绞车滚筒上,更能大大地提高工作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位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位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221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缆自动收放器
- 下一篇:一种动力源油管卷盘一体化救援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