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风网抑尘机理演示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17067.5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51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许栋;黄雄合;王迪;及春宁;白玉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06 | 分类号: | G01M9/0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玥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风网 浓度探测器 入风口 实验段 粉尘 演示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 数据采集器 长方形体 粉尘物料 观测系统 送风系统 抑尘系统 出风口 抑尘 防风 体内 模型设置 实验装置 依次连接 抑尘效果 侧区域 计算机 室内 封闭 透明 检验 科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风网抑尘机理演示实验装置,包括送风系统、实验段、防风抑尘系统、观测系统;所述实验段包括透明、封闭的长方形体,所述长方形体的一侧为入风口、另一侧为出风口;所述送风系统连接所述实验段的出风口和入风口;所述防风抑尘系统包括防风网模型和粉尘物料,所述防风网模型设置在长方形体内靠近入风口的一侧,所述粉尘物料设置在长方形体内、并位于防风网模型后侧;所述观测系统包括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和粉尘浓度探测器,所述粉尘浓度探测器设置在防风网模型后侧区域,所述粉尘浓度探测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依次连接。本实用新型为科研工作者提供能在室内进行的实验装置,同时可以在检验不同防风网的抑尘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力学中流动可视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演示防风网抑尘机理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煤场、沙场、水泥场、建筑工地等物料堆放场所堆放的物料,以及路边施工时产生的土堆,容易受风的影响而产生大量扬尘,既造成了物料的损失,又形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为了有效解决扬尘问题,防风抑尘网应运而生。防风抑尘网主要对产生扬尘的动力-风进行控制,尽量减弱来流风的速度,降低风扬尘的能力,从而达到抑制扬尘的效果。防风抑尘网降低风速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带有一定开孔率的网格结构,破坏高速来流风的流场,进而改善来流的风场以及瑞流结构。经过防风网后,一部分风由于防风网的阻碍作用,向上抬升形成网顶部风速较大绕流风,通过防风网的部分形成风速较低的渗流风,上部高速绕流风带走了大部分风能,使网后形成低风速区。由于防风网后面的风速较低,位于防风后面的粉尘物料便无法起尘,从而对扬尘起到极大的抑制作用。防风网抑制扬尘的技术已经成为扬尘污染的主要治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厂、港口等露天散料堆场,能有效降低了由于风蚀作用引起的原料损失和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能在室内条件下演示防风网抑尘机理,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风网抑尘机理演示实验装置,为科研工作者提供能在室内进行的实验装置,同时可以在检验不同防风网的抑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风网抑尘机理演示实验装置,包括送风系统、实验段、防风抑尘系统、观测系统;
所述实验段包括透明、封闭的长方形体,所述长方形体的一侧为入风口、另一侧为出风口;
所述送风系统连接所述实验段的出风口和入风口;
所述防风抑尘系统包括防风网模型和粉尘物料,所述防风网模型设置在所述长方形体内、并位于靠近所述入风口的一侧,所述粉尘物料设置在所述长方形体内、并位于所述防风网模型后侧;
所述观测系统包括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和粉尘浓度探测器,所述粉尘浓度探测器设置在所述防风网模型后侧区域,所述粉尘浓度探测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依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实验段还包括渐变连接管道口、整流格栅,所述长方形体两侧的入风口和出风口分别通过渐变连接管道口与所述送风系统的送风管道相连接;所述整流格栅设置在所述入风口处。
其中,所述长方形体的底部、位于所述整流格栅和所述防风网模型之间为加糙底部,用于模拟地面。
其中,所述加糙底部为所述长方形体底部粘上橡胶颗粒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送风系统包括风机、送风管道、粉尘净除器;所述送风管道的两端分别通过渐变连接管道口连接所述长方形体两侧的入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送风管道上,用于调整流速的大小;所述粉尘净除器设置在所述送风管道与所述出风口连接的端部,用于净除流动空气中的粉尘。
进一步的,所述防风网模型能拆卸的固定在固定槽道上,所述固定槽道设置在靠近所述入风口的一侧;所述长方形体的顶面、位于所述固定槽道的上方设置有能可拆卸的长方体板条,便于更换安装不同的防风网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防风网模型后侧区域若干处设置所述粉尘浓度探测器,用于监测粉尘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170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落球冲击试验装置
- 下一篇:波流试验水池智能自适应导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