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灸用温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07214.0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22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武帅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忠澜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A61H39/08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时国珍 |
地址: | 4671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柱 中部通孔 炭化 限位套 艾柱 轴向设置 穿针孔 针装置 针灸 | ||
一种针灸用温针装置,包括炙托底座、限位套、弹簧柱和炭化艾柱,所述限位套底部与炙托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柱设置在限位套内,所述炙托底座中部设置有穿针孔,所述弹簧柱底部与炙托底座固定连接,弹簧柱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中部通孔且弹簧柱的第一中部通孔与穿针孔相连通,所述炭化艾柱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二中部通孔,所述炭化艾柱通过第二中部通孔套设在弹簧柱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灸用温针装置。
背景技术
温针亦称温针灸、针柄灸或烧针尾。它是在针刺后,于针尾处点燃艾绒加温,使其热力通过针身传至体内,借艾火之热力以温通经脉、行气活血,发挥针刺与艾灸的双重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温针灸的核心就是在针灸端尖端产生一定的温度,提升治疗效果。传统借艾火之热力方法常有艾灰掉到皮肤造成烫伤现象的发生,并且针灸用针出现晃动的情况,则会更加容易出现烫伤情况。现有技术中,由于人体在针灸时容易移动位置,导致艾绒的位置,进一步会导致烫伤情况频发。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灸用温针装置,在有效加热针灸用针的同时有效限制炭化艾柱的位置,使得炭化艾柱位置固定,并且使针灸用针不易出现晃动的情况,炙托底座可以承接艾灰,从而有效防止烫伤。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灸用温针装置,包括炙托底座、限位套、弹簧柱和炭化艾柱,所述限位套底部与炙托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柱设置在限位套内,所述炙托底座中部设置有穿针孔,所述弹簧柱底部与炙托底座固定连接,弹簧柱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中部通孔且弹簧柱的第一中部通孔与穿针孔相连通,所述炭化艾柱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二中部通孔,所述炭化艾柱通过第二中部通孔套设在弹簧柱上。
所述弹簧柱顶部设置有V型卡具。
所述炙托底座与限位套一体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针灸用温针装置,在有效加热针灸用针的同时有效限制炭化艾柱的位置,使得炭化艾柱位置固定,V型卡具使针灸用针不易出现晃动的情况,炙托底座可以承接艾灰,从而有效防止烫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炙托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V型卡具与针灸用针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针灸用温针装置,包括炙托底座1、限位套2、弹簧柱3和炭化艾柱4。
所述限位套2底部与炙托底座1固定连接。
所述弹簧柱3设置在限位套2内。
所述炙托底座1中部设置有穿针孔5。
所述弹簧柱3底部与炙托底座1固定连接。
弹簧柱3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中部通孔且弹簧柱3的第一中部通孔与穿针孔5相连通。
所述炭化艾柱4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二中部通孔。
所述炭化艾柱4通过第二中部通孔套设在弹簧柱3上。
所述弹簧柱3顶部设置有V型卡具6。
所述炙托底座1与限位套2一体成型。
使用时,将炭化艾柱4点燃,然后使针灸用针7依次穿过弹簧柱3上的第一中部通孔和炙托底座1上的穿针孔5,从而对针灸用针7进行加热。V型卡具6将针灸用针7卡住,防止针灸用针7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忠澜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忠澜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072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