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池模组过流保护的汇流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05889.1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04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包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断 连接臂 汇流排 焊接端 汇流板 本实用新型 电池模组 过流保护 汇流单元 峰值电流 汽车设计 受热 多排 通孔 限时 制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池模组过流保护的汇流排结构,属于汽车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汇流排结构,包括汇流板,汇流板上设置有多个汇流单元,汇流单元呈多排分布,并且汇流单元包括焊接端头和可熔断连接臂;可熔断连接臂的一端与焊接端头连接,另一端与汇流板连接;焊接端头除了与可熔断连接臂连接的部分之外的部分与汇流板之间为通孔,并且可熔断连接臂的宽度小于焊接端头的宽度。本实用新型的汇流排结构通过设置熔断连接臂,当通过汇流排的电流超过设定的峰值电流上限时,可熔断连接臂会受热熔断,从而可以对电池模组起到过流保护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池模组过流保护的汇流排结构。
背景技术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汇流排结构,该汇流排结构中,未考虑通过物理结构实现模组过流保护。当软件控制失效或出错时,电池在短时间内会通过大电流,从而会导致电池温度急剧升高,从而可能损坏电池内部结构(如锂电池内部隔膜融化),造成电池燃烧或爆炸,致使车辆发生事故。为了加强对电池模组的保护作用,需要提供一种具有过流保护作用的汇流排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池模组过流保护的汇流排结构。
一种用于电池模组过流保护的汇流排结构,包括汇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板上设置有多个汇流单元,所述汇流单元呈多排分布,并且所述汇流单元包括焊接端头和可熔断连接臂;所述可熔断连接臂的一端与焊接端头连接,另一端与汇流板连接;所述焊接端头除了与可熔断连接臂连接的部分之外的部分与所述汇流板之间为通孔,并且所述可熔断连接臂的宽度小于所述焊接端头的宽度。
其中,所述汇流板上还设置有安装孔和定位孔。
其中,相邻排之间的汇流单元交错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池模组过流保护的汇流排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汇流排结构通过设置熔断连接臂,当通过汇流排的电流超过设定的峰值电流上限时,可熔断连接臂会受热熔断,从而可以对电池模组起到过流保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汇流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池模组过流保护的汇流排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用方框圈出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池模组过流保护的汇流排结构做进一步的阐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电池模组过流保护的汇流排结构,包括汇流板10,所述汇流板10上设置有多个汇流单元20,所述汇流单元20呈多排分布,相邻排之间的汇流单元20 交错布置。所述汇流板10上还设置有安装孔30和定位孔50。如图3所示,所述汇流单元20 包括焊接端头22和可熔断连接臂23,所述焊接端头22用于与电芯焊接连接。所述可熔断连接臂23的一端与焊接端头22连接,另一端与汇流板10连接,而焊接端头22除了与可熔断连接臂23连接的部分之外的部分与所述汇流板10之间为通孔21。
在本实施例中,可熔断连接臂23的宽度小于焊接端头22的宽度,而且可以通过改变可熔断连接臂23的宽度来设定通过镍片的峰值电流大小,当通过汇流板的峰值电流超过设定的峰值电流时,可熔断连接臂23会受热熔断,从而可以将电芯与汇流板之间的电连接断开,从而可以对电池模组起到过流保护的作用,由于本实施例的方法为物理隔断方法,从而能够杜绝短时间内会通过大电流而对电池模组产生的破坏(燃烧甚至爆炸)。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具体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058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