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在正面碰撞过程中防止前副车架碰到电池包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05886.8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12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印;马岩;李秀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分类号: | B62D21/00;B62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 副车架总成 下横梁总成 前副车架 正面碰撞 支撑结构 前围板 支撑主体 左右两侧 副车架 下横梁 车身前围板 乘员安全 风险降低 汽车设计 白车身 侧连接 连接端 围板 对称 制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正面碰撞过程中防止前副车架碰到电池包的结构,属于汽车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在正面碰撞过程中防止前副车架碰到电池包的结构,包括白车身、前围板下横梁总成和副车架总成,副车架总成设置在前围板下横梁总成的前端;在前围板下横梁的左右两侧对称地设置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支撑主体、前连接端和侧连接端,支撑主体从前围板下横梁总成至副车架总成的方向具有逐渐变小的截面宽度。本实用新型在车身前围板下横梁左右两侧各设置1个支撑结构,起到抑制副车架后退的作用,从而使在碰撞中副车架碰到电池包的风险降低,最大程度保护乘员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正面碰撞过程中防止前副车架碰到电池包的结构。
背景技术
部分车型由于前悬尺寸偏小,在副车架后方没有支撑结构,在正碰过程中,副车架后移量如果过多,导致副车架直接碰到电池包,容易有电池包失火等电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正面碰撞过程中防止前副车架碰到电池包的结构。
一种在正面碰撞过程中防止前副车架碰到电池包的结构,包括白车身、前围板下横梁总成和副车架总成,所述副车架总成与所述白车身螺接固定,所述副车架总成设置在所述前围板下横梁总成的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前围板下横梁的左右两侧对称地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主体、设置在支撑主体前端的前连接端、设置在支撑主体外侧的侧连接端,所述支撑主体从所述前围板下横梁总成至副车架总成的方向具有逐渐变小的截面宽度;所述支撑结构通过设置在支撑主体、前连接端和侧连接端上的螺栓与所述前围板下横梁总成螺接固定。
其中,所述支撑主体、前连接端和侧连接端为一体成型结构。
其中,所述支撑主体呈梯形形状,并且所述支撑主体靠近所述副车架总成的位置设置有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在正面碰撞过程中防止前副车架碰到电池包的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车身前围板下横梁左右两侧各设置1个支撑结构,起到抑制副车架后退的作用,从而使在碰撞中副车架碰到电池包的风险降低,最大程度保护乘员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在正面碰撞过程中防止前副车架碰到电池包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在正面碰撞过程中防止前副车架碰到电池包的结构做进一步的阐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在正面碰撞过程中防止前副车架碰到电池包的结构包括白车身1、前围板下横梁总成2和副车架总成4。所述副车架总成4与白车身1螺接固定,副车架总成4设置在前围板下横梁总成2的前端。在前围板下横梁2的左右两侧对称地设置有支撑结构3。支撑结构3包括支撑主体31、设置在支撑主体31前端的前连接端32、设置在支撑主体31外侧的侧连接端33。支撑主体31从所述前围板下横梁总成2至副车架总成4的方向具有逐渐变小的截面宽度。支撑结构3通过设置在支撑主体31、前连接端32和侧连接端33上的螺栓5与所述前围板下横梁总成2螺接固定。所述支撑主体31呈梯形形状,并且所述支撑主体31靠近所述副车架总成3的位置设置有加强筋35。另外为降低支撑结构的重量,并使支架有足够的强度,支架采用铝合金铸件结构,铝铸件中有若干条形加强筋,并通过螺栓与前围板下横梁总成进行连接。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具体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058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公路循迹辅助驾驶方向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下弯梁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