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组并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05144.5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38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章炜;杜翀;朱士彬;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121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模块 电池组 电流检测模块 主控制模块 支路 电池组并联装置 单体电池 本实用新型 支路控制器 二极管 并联设置 电流方向 电流分配 反向串联 有效抑制 环流 接触器 总负极 总正极 并联 测量 均衡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组并联装置,包括多个并联的电池组支路,电池组支路包括电池模块、测量电流强度和电流方向的电流检测模块、控制电池模块的主控制模块,以及用于控制电池组支路的支路控制器,其中,电池模块包括一个或多个单体电池,当单体电池为多个时,多个单体电池之间相连接;电流检测模块一端与电池模块相连接;主控制模块包括两个反向串联连接的二极管以及与两个二极管一一并联设置的接触器,主控制模块一端与电流检测模块远离电池模块的一端相连接;支路控制器一端与主控制模块远离电流检测模块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总负极或总正极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并联装置能有效抑制电池组支路间的环流,且能使电流分配更均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组并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传统能源的逐渐耗竭以及人们对环境的日益重视,由电能驱动的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微型电动汽车、电动轿车及电动大巴等使用越来越广泛,使得高容量电池组的需求日益增长。由于单体电池的电容量终归有限,因而将单体电池进行串并联以获得高容量电池组是目前业内的通用做法。当大容量、高电压等级的电池组进行并联时,由于电池组的性能参数多少存在差异,导致在充放电过程中,各个并联的电池支路间产生严重的偏流和环流,使得并联电池(组)的DOD(电池放电深度)不同,影响电池(组)的寿命,同时也会对其他的辅助电气元件产生不良影响。
单体电池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各方面性能不尽相同,电池(组)放电(充电)过程中,电池(组)的内阻和电压变化会存在一定差异,从而造成环流产生。现有的电池组并联环流解决方案,主要包括预充电阻、串联二极管、串联DC-DC转换器三类,此三类解决方案各有优缺点。比如,图1所示的预充电阻解决方案中,在每个电池组支路上,除电池模块11外,还连接了预充电阻12和多个接触器13等电子元件,但这种方案仅能够抑制电池组上电瞬间的环流,且整个系统所需加入的电子元件数目比较多,导致成本上升和电路复杂,同时复杂的电路结构也使得整个电路的不必要能耗和风险增加;图2所示的串联二极管解决方案中,电池模块11与多个相互串联的二极管14相连接,这种方案能够有效抑制电池组之间的环流,但是会导致电流分配不均衡现象;而图3所示的串联DC-DC转换器解决方案中,虽然能够抑制电池组之间的环流,也能通过合适的控制策略使得各个电池组对外输出的电流均衡,但是此种方案需要的成本较高,系统体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并联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将多个电池组支路并联使用时,因电池(组)的性能不同,导致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偏流和环流,引发电池(组)性能和使用寿命下降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组并联装置,所述电池组并联装置包括多个并联的电池组支路,多个所述电池组支路的正极并联形成所述电池组并联装置的总正极,多个所述电池组支路的负极并联形成所述电池组并联装置的总负极,所述电池组支路包括电池模块、测量流经所述电池模块的电流强度和电流方向的电流检测模块、控制所述电池模块的主控制模块,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组支路的支路控制器,其中,
所述电池模块包括一个或多个单体电池,当所述单体电池为多个时,多个所述单体电池之间相连接;
所述电流检测模块一端与所述电池模块相连接;
所述主控制模块包括两个反向串联连接的二极管以及与两个所述二极管一一并联设置的接触器,所述主控制模块一端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远离所述电池模块的一端相连接;
所述支路控制器一端与所述主控制模块远离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总负极或所述总正极相连接。
可选地,多个并联的所述电池组支路包括的单体电池的类型相同。
可选地,多个并联的所述电池组支路包括的单体电池的类型不完全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051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共享充电器的应急充电模块
- 下一篇:一种无人机电池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