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薄型聚氯乙烯硬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03232.1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74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少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多凌药用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0 | 分类号: | B32B27/30;B32B27/06;B32B27/28;B32B9/00;B32B9/04;B32B3/08;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李伊飏 |
地址: | 314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氯乙烯硬片 陶瓷薄膜 压合 顶端表面 聚酰亚胺薄膜 本实用新型 表面压 超薄型 底端 电阻能力 阻燃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薄型聚氯乙烯硬片,包括一号聚氯乙烯硬片和二号聚氯乙烯硬片,所述一号聚氯乙烯硬片位于二号聚氯乙烯硬片顶端表面,所述一号聚氯乙烯硬片和二号聚氯乙烯硬片之间压合有陶瓷薄膜,所述陶瓷薄膜顶端表面压合有聚酰亚胺薄膜,所述陶瓷薄膜底端表面压合有DLC薄膜。本实用新型通过一号聚氯乙烯硬片和二号聚氯乙烯硬片之间压合的陶瓷薄膜,提高了整个聚氯乙烯硬片的电阻能力,通过陶瓷薄膜顶端表面压合的聚酰亚胺薄膜,提高了整个聚氯乙烯硬片的阻燃性,通过陶瓷薄膜底端表面压合的DLC薄膜,加强了整个聚氯乙烯硬片的硬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氯乙烯硬片,特别涉及一种超薄型聚氯乙烯硬片。
背景技术
硬片又称为胶片,是吸塑用的片材,其中厚度大于2mm的叫板材,常用的有: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硬片、PVC(聚氯乙烯)硬片、PS(聚苯乙烯)硬片,ABS(工程塑料)。
而传统的聚氯乙烯硬片一般强度较低,容易断裂,而且功能性单一,不具有抗干扰功能,而且传统的聚氯乙烯硬片电阻能力较差,无法满足一些特殊的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超薄型聚氯乙烯硬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型聚氯乙烯硬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超薄型聚氯乙烯硬片,包括一号聚氯乙烯硬片和二号聚氯乙烯硬片,所述一号聚氯乙烯硬片位于二号聚氯乙烯硬片顶端表面,所述一号聚氯乙烯硬片和二号聚氯乙烯硬片之间压合有陶瓷薄膜,所述陶瓷薄膜顶端表面压合有聚酰亚胺薄膜,所述陶瓷薄膜底端表面压合有DLC薄膜。
进一步地,所述一号聚氯乙烯硬片和二号聚氯乙烯硬片之间贯穿有孔洞,所述孔洞内镶嵌有金属丝柱。
进一步地,所述聚酰亚胺薄膜表面贴合有电磁屏蔽膜。
进一步地,所述DLC薄膜表面贴合有氧化钨光致变色薄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种超薄型聚氯乙烯硬片通过一号聚氯乙烯硬片和二号聚氯乙烯硬片之间压合的陶瓷薄膜,提高了整个聚氯乙烯硬片的电阻能力,通过陶瓷薄膜顶端表面压合的聚酰亚胺薄膜,提高了整个聚氯乙烯硬片的阻燃性,通过陶瓷薄膜底端表面压合的DLC薄膜,加强了整个聚氯乙烯硬片的硬度。
2、该种超薄型聚氯乙烯硬片通过聚酰亚胺薄膜表面贴合的电磁屏蔽膜,使整个聚氯乙烯硬片具有抗电磁干扰功能,加强了聚氯乙烯硬片的功能性,而且DLC薄膜表面贴合的氧化钨光致变色薄膜可改变聚氯乙烯硬片色泽,提高了聚氯乙烯硬片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超薄型聚氯乙烯硬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超薄型聚氯乙烯硬片的整体结构内部示意图。
图中:1、一号聚氯乙烯硬片;2、二号聚氯乙烯硬片;3、孔洞;4、电磁屏蔽膜;5、聚酰亚胺薄膜;6、陶瓷薄膜;7、DLC薄膜;8、氧化钨光致变色薄膜;9、金属丝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超薄型聚氯乙烯硬片,包括一号聚氯乙烯硬片1和二号聚氯乙烯硬片2,所述一号聚氯乙烯硬片1位于二号聚氯乙烯硬片2顶端表面,所述一号聚氯乙烯硬片1和二号聚氯乙烯硬片2之间压合有陶瓷薄膜6,所述陶瓷薄膜6顶端表面压合有聚酰亚胺薄膜5,所述陶瓷薄膜6底端表面压合有DLC薄膜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多凌药用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多凌药用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032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