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净化人工溪流的人工水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00254.2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84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郝福利;郝津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郝福利;郝津晶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勇 |
地址: | 450015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杆 人工水草 上壳体 下壳体 支撑件 丝束 螺纹连接螺母 本实用新型 人工溪流 圆形通孔 上端 下端 净化 水草 体内 螺母 可拆卸连接 螺纹连接 寿命周期 污染水体 溶解氧 穿出 壳体 上壳 下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净化人工溪流的人工水草装置,包括人工水草本体和支撑件,所述人工水草本体包括多个水草束,所述水草束的下端插在丝束座中;所述丝束座与支撑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的最高点和下壳体的最低点处开设有圆形通孔;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圆形通孔内设置有螺杆,螺杆的上端穿出上壳体,位于上壳体内外两侧的螺杆上均通过螺纹连接螺母,位于螺母上端的螺杆与丝束座螺纹连接;螺杆的下端穿出下壳体,位于下壳体内外两侧的螺杆上均通过螺纹连接螺母。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水中的溶解氧,对污染水体起到净化作用,延长了人工水草的寿命周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化人工溪流的人工水草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通过人工水草提高水体净化能力的技术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人工水草是具有某些水生高等植物功能的生物载体,有时其作用甚至高于水生植物;通过它在水体中为微生物构筑起良好的生存条件,使其能在人工水草中中生长繁衍,并通过它们的代谢过程大量降解各种有机物质,为水体的净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有些已有的人工水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效果较差,由于水体的流动,长时间使用后,用于聚集微生物的纤维填料在紫外线的作用下特别容易掉落,最后水体中散落了很多纤维填料,不但水体本身的污染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甚至造成了二次污染;现有的人工水草,大多为向上漂浮形,不能保持形状而发生倒伏现象,不利于生物挂膜,降低对悬浮物的拦截沉降功能,从而对水体去污净化的功能有所影响。同时人工水草长时间放置在水中会出现缠绕的情况,有的人工水草的底部固定方式采用针线缝接,由于长时间泡在水中,线会发生腐烂,时间长了容易掉落,降低了人工水草的寿命周期。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净化人工溪流的人工水草装置,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对污染水体起到净化作用,延长人工水草的寿命周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人工溪流的人工水草装置,增加了水中的溶解氧,对污染水体起到净化作用,延长了人工水草的寿命周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净化人工溪流的人工水草装置,包括人工水草本体和支撑件,所述人工水草本体包括多个水草束,所述水草束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丝束座中,丝束座的底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丝束座的下方可拆卸连接支撑件;
所述支撑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的最高点和下壳体的最低点处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上壳体底部的外周设置有上连接环,所述上连接环的下部均匀布设有柱形凸起;所述下壳体上部的外周设置有下连接环,所述下连接环的上部与凸起对应设置有凹槽;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圆形通孔内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螺杆的上端穿出上壳体,位于上壳体内外两侧的螺杆上均通过螺纹连接螺母,位于螺母上端的螺杆与丝束座螺纹连接;螺杆的下端穿出下壳体,位于下壳体内外两侧的螺杆上均通过螺纹连接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水草束的上部呈散射状、下部集中呈束状。
进一步地,所述水草束为尼龙或塑料制成的丝束。
进一步地,所述丝束座呈筒状。
进一步地,所述水草束的下端插在丝束座中,包括:所述水草束的下端与丝束座内壁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为两个相对设置、表面呈镂空状无底的半球形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拼合形成球体,球体内设置有多个微生物填料,所述微生物填料为由微孔材料制成的海绵块。
进一步地,所述海绵块的横截面均大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表面镂空的空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郝福利;郝津晶,未经郝福利;郝津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002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