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化反拉锪窝的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97710.2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62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孙超;龚吉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39/00 | 分类号: | B23B39/00;B23B41/00;B23Q5/22 |
代理公司: | 成飞(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51121 | 代理人: | 梁义东 |
地址: | 610092***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动气钻 电磁铁安装座 大齿轮 小齿轮 支撑筒 自动化 螺帽 本实用新型 自动化加工 齿轮啮合 机械装置 凹坑 壁厚 套接 支架 量化 申请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零件内侧螺帽窝的高精度、自动化加工的自动化反拉锪窝的工具,包括电磁铁安装座,所述电磁铁安装座上连接有手动气钻,所述手动气钻的外壳与支撑筒相连,所述支撑筒安装在支架上,所述手动气钻的前端依次套接有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与特制齿轮啮合,所述大齿轮与锪刀相连。本申请能够实现量化锪窝深度,保证锪窝后的壁厚满足设计要求。并且避免锪窝面出现凹坑问题。降低劳动强度95%以上。进而实现自动锪窝,避免人为操作错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零件内侧螺帽窝的高精度、自动化加工的自动化反拉锪窝的工具。
背景技术
在机械制造中有很多螺钉孔需要加工安装螺帽的窝,而这些窝都处于零件内侧,机床受空间限制,无法从窝正面进行加工,只能通过小孔进行反拉锪窝制出螺帽窝,经网上查询,行业技术交流等了解到目前制该孔有两种方法:a)使用车床将车刀从底孔伸进零件,反车螺帽窝;b)通过钳工使用枪托式气钻进行手工反拉锪窝。
1.3现有工具的不足:
(1)在车床上加工内窝受到零件尺寸、孔轴线角度、车床尺寸的限制,很多时候无法在车床上加工,由于零件受整体形状影响,各孔轴线角度不同,需要多套夹具保证各孔轴向与车床刀轴一致,而且一些航空结构件尺寸大,角度大,车床的加工高度尺寸不够, 因此采用车床加工反窝受零件结构和尺寸限制, 不仅仅效率低,而且中轴线到对角的高度差达到550mm,根本无法在车床上加工窝。
(2)钳工使用枪托式气钻手工反拉锪窝虽不受空间限制,但加工质量完全依赖钳工经验,加工深度靠手感保证,因此经常出现锪窝后壁厚超小而故障率居高不下;由于钳工属于手工操作,锪窝刀齿切入零件时刀具收到零件的反作用力,将刀具顶向钳工拉力的反方向,当前一个刀齿切出零件,后一个刀齿还未切入零件时,刀具在钳工拉力下向拉力方向移动,刀齿不断切入切出零件,同时也在轴向出现跳动,将导致零件加工面凹凸不平,难以保证零件表面质量。
(3)钳工反拉锪窝依靠工人体力拉窝,因此工人体力消耗极大,一些零件所需窝深度达到60mm,直径达到30mm,锪窝数量多,拉完窝工人浑身酸痛,并且效率极低。
目前,相关的专利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620528307.3,申请日为20160602,名称为“一种应用于反拉锪窝的实用工装”的实用新型专利,其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反拉锪窝的实用工装,利设置有引导块(1)、夹持机构(2)及待加工零件(8),在引导块(1)上设置有定位孔(5)和引导孔(4),夹持机构(2)夹持连接引导块(1)和待加工零件(8),且加工时引导孔(4)与待加工零件(8)的装配孔孔位处于同一条轴线上;上述对比的工装仅仅是保证锪窝刀具轴线与所需孔轴线一致,无法解决锪窝直径大于Ф20时切削量大导致的切削力大,人力无法克服刀具在轴向跳动的问题,也无法解决平底刀锪窝后窝底面不平的问题,而本发明通过机械结构解决了人力无法克服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零件内侧螺帽窝的高精度、自动化加工的自动化反拉锪窝的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动化反拉锪窝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铁安装座,所述电磁铁安装座上连接有手动气钻,所述手动气钻的外壳与支撑筒相连,所述支撑筒安装在支架上,所述手动气钻的前端依次套接有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与特制齿轮啮合,所述大齿轮与锪刀相连。
所述特制齿轮包括旋转盘与齿轮,所述旋转盘和齿轮相互连接。即在旋转盘上增加了齿轮的功能,使锪窝刀杆的旋转通过齿轮传递到本特制齿轮上,再带动空心扁螺杆旋转,实现锪窝刀杆与空心扁螺杆的变速,保证切削部位的转速与进给比。
所述大齿轮与锪刀刀杆啮合。
所述大齿轮和小齿轮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977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两工位自动定位式钻孔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多位钻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