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视网膜脱离术后用康复枕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94502.7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894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程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7/07 | 分类号: | A61G7/07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叶凤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康复枕 视网膜脱离 脸部区域 术后 胸部 向下凹陷 头部枕 前胸 视网膜脱离手术 本实用新型 上表面曲线 分散压力 人体曲线 医疗用具 后边缘 记忆棉 前边缘 裁切 颈部 空腔 棉芯 适配 体位 贴合 温感 向后 穿透 压迫 摆放 一体化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具,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视网膜脱离术后用康复枕,可更贴合颈部、胸部,以便更好地分散压力,不会对手术眼产生压迫,更易于摆放视网膜脱离手术后体位。一种视网膜脱离术后用康复枕,包括采用温感记忆棉棉芯裁切而成的一体化的总长度为61cm、总宽度为4cm、最高处的高度为15cm的康复枕本体,上表面曲线与人体曲线相适配,在长度方向上从前端至后端分为头部枕区域和胸部枕区域;头部枕区域内设有一向下凹陷的脸部区域,在脸部区域的最低点处向下挖设一穿透康复枕本体底部的空腔;胸部枕区域内设有一向下凹陷的前胸区域,从脸部区域的后边缘至前胸区域的前边缘之间为一逐渐向后下方延伸的曲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视网膜脱离术后用康复枕,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视网膜脱离术后,我们制定的护理方案是:每天趴位4次,每次30分钟;每次患者需要进行趴位训练时,首先要请护士指导正确卧位;然后护士每十分钟巡视一次,共计巡视2次,观察患者的卧位有无改变,及时纠正偏离位置。
现在常用的视网膜脱离术后康复枕是康明康复枕,采用分体式设计,头部枕与胸颈垫是分开的2个垫枕,需要护士指导将头部枕与胸腹部垫枕联合放置,同时手臂、肩部有共同支持点在垫枕旁,将注油后的视网膜裂孔部位处于最高位置。
但是,患者在床上趴位时,由于重力、时间关系,使得头部趴枕与胸颈垫分离,头部前移、压迫到手术眼、引起眼部胀痛不适;患者自述10分钟为可耐受程度,手臂、颈部、肩部肌肉感觉酸疼、导致支撑不到位、胸颈垫后移,头、胸呈一水平线,头部不在高位,视网膜裂孔不处于最高位置。
因此,护士需要每10分钟巡视一次、指导正确位置,将偏离位置的胸颈垫枕重新放置到胸颈部,头部垫枕重新摆放到正确的位置,手术眼在垫枕的空隙处,使得注油的视网膜裂孔在最高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视网膜脱离术后用康复枕,可更贴合颈部、胸部,以便更好地分散压力,不会对手术眼产生压迫,更易于摆放视网膜脱离手术后体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视网膜脱离术后用康复枕,包括采用温感记忆棉棉芯裁切而成的一体化的康复枕本体,所述康复枕本体的总长度为61cm、总宽度为4cm、最高处的高度为15cm,所述康复枕本体的上表面曲线与人体曲线相适配,在所述康复枕本体的长度方向上从前端至后端分为头部枕区域和胸部枕区域。
所述头部枕区域是从所述康复枕本体的前端往后至25cm处的区域,在所述头部枕区域内设有一向下凹陷的脸部区域,所述脸部区域的前边缘距所述康复枕本体的前端的距离为8cm,在所述脸部区域的最低点处向下挖设一穿透所述康复枕本体底部的空腔,所述空腔的横截面为长17cm×宽20cm的椭圆形。
所述胸部枕区域是从所述25cm处至所述康复枕本体的后端处的区域,在所述胸部枕区域内设有一向下凹陷的前胸区域,所述前胸区域的前边缘距所述脸部区域的后边缘的距离为6cm,从所述脸部区域的后边缘至所述前胸区域的前边缘之间为一逐渐向后下方延伸的曲面,所述向下凹陷的前胸区域的上边缘的宽度为30cm、长度为15c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视网膜脱离术后用康复枕采用温感记忆棉,能够更好地支撑和与人体贴合;根据人体工学设计和剪裁,更贴合颈部、胸部,很好地分散压力;脸部区域的设计贴合头面部,其中的空腔的设计实现不压迫手术眼;因此本实用新型更易于摆放视网膜脱离手术后体位。
其中,所述最高处是位于所述脸部区域的前边缘处和/或位于所述脸部区域的后边缘处,所述最高处的高度为15cm。
较优地,所述空腔的高度为12cm。
较优地,所述前胸区域的最低点的高度是8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未经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945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