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转换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93649.4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22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陈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H9/26 | 分类号: | H01H9/26;H01H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董存壁 |
地址: | 723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卡板 自动转换开关 固接 卡槽 卡柱 转板 电线孔 主接板 接座 主卡 电磁铁 电线 本实用新型 便于安装 活动卡接 螺旋导线 内腔底端 中心旋转 自动转换 半圆槽 体积小 内开 内腔 相贴 销轴 连通 转换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转换开关,包括外壳与电线孔,所述外壳的正面开有电线孔,所述外壳的顶端后侧分别固接有主卡柱与辅卡柱,所述主卡柱与辅卡柱的中心位置均开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开有半圆槽,所述主卡柱的卡槽内安装有卡板,所述卡板与卡槽活动卡接,所述卡板的内腔固接有卡板导线,所述卡板的内腔底端固接有螺旋导线,该自动转换开关,通过电磁铁吸下转板,使得转板以销轴为中心旋转,从而使得转板右侧下的主接板与电线接座相贴,电力通过主接板与电线接座,连通外壳导线,该自动转换开关可以简单、快捷、高效地完成开关的自动转换,转换时间大大减少,而且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设计保护外壳,便于安装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是由一个或几个转换开关电器和其它必需的电器组成,用于检测电源电路,并将一个或多个负载电路从一个电源自动转换到另一个电源的电器,是一种性能完善、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使用范围广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市场上广泛使用的框架开关及其联锁机构—钢丝簧或者钢杆,可以完成保护和电源转换功能,同样,框架断路器的动、静触头被密闭在框架中,外形美观、体积小、重量轻,由逻辑控制板,以不同的逻辑来管理直接装于开关内的电机,变速箱的动行操作来保证开关的位置。例如专利号201721383383.0的产品,虽然可以完成开关的自动转换,但是耗时太久,开关转换效率低,而且结构不紧凑,体积过大,难以设计保护外壳,难以完成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转换开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转换开关,包括外壳与电线孔,所述外壳的正面开有电线孔,所述外壳的顶端后侧分别固接有主卡柱和辅卡柱,所述主卡柱和辅卡柱的中心位置均开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开有半圆槽,所述主卡柱的卡槽内安装有卡板,所述卡板与卡槽活动卡接,所述卡板的内腔固接有卡板导线,所述卡板的内腔底端固接有螺旋导线,所述螺旋导线的底端固接有铁球,所述铁球与半圆槽相贴,所述外壳的内腔中心位置固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正面固接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底端与外壳的内腔底端固接,所述外壳的内腔底端后侧左右两侧均固接有电线接座,所述外壳的内腔底端后侧中心位置固接有支柱,所述支柱通过销轴与转板活动相连,所述转板的底端左右两侧分别固接有主接板与辅接板,所述主接板的顶端固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与外壳的内腔顶端固接,所述主接板的下方安装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的底端与外壳固接,所述电磁铁的内部固接有外壳导线,所述外壳导线固接于外壳内,所述外壳导线的一端与电线接座固接,所述外壳导线的另一端与半圆槽固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顶端后侧中心位置插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与外壳间隙配合,所述卡板与转轴固接。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顶端固接有转盘。
优选的,所述转盘的外壁套接有橡胶圈。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端固接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四角均与螺钉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自动转换开关,通过电磁铁吸下转板,使得转板以销轴为中心旋转,从而使得转板右侧下的主接板与电线接座相贴,电力通过主接板与电线接座,连通外壳导线,将电力传递给外部负载,当断电时,电磁铁断电失去磁力转板在弹簧作用下拉起,从而使辅接板与电线接座相连,此时蓄电池将电力通过辅接板与电线接座连通外壳导线,将电力传递给外部负载,该自动转换开关可以简单、快捷、高效地完成开关的自动转换,转换时间大大减少,而且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设计保护外壳,便于安装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外壳、蓄电池和挡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电线接座、电磁铁、转板和弹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理工大学,未经陕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936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智能化保护压板
- 下一篇:一种橡胶按键薄膜余料去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