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碳氧化水生物滤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93276.0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00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屈文生;左玉俊;张博悦;杜少涵;赵楠;屈文华;濮昊然;田欣;古丽萍;李博瀚;杨兴华;崔红;魏娜;冯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新康水处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陈雅洁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池 生物滤球 承托板 本实用新型 水生物 碳氧化 反冲洗装置 污水 长方体形 承托作用 从上至下 交错设置 净化效率 下部侧壁 向上凸起 半球形 出水管 进水管 曝气管 上表面 净化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氧化水生物滤池,包括滤池主体,滤池主体呈长方体形,滤池主体的顶部设有进水管,滤池主体的下部侧壁设有出水管,滤池主体内的下部设有曝气管,滤池主体内设有反冲洗装置,滤池主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若干起承托作用的承托板,承托板的上表面均均匀且间隔设有若干生物滤球,生物滤球呈半球形,且生物滤球的曲面向上凸起,上下相邻的承托板上的生物滤球交错设置。本实用新型净化污水时,污水与生物滤球的接触面积大,净化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道黑臭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碳氧化水生物滤池。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河道已演变为黑臭河道。在我国许多城市,河道有机污染普遍存在且日益突出,城市污水直排河道,流经城镇河段污染严重,水体出现季节性或终年黑臭,均成为我国目前城市河道污染问题中亟待解决的水环境问题。
处理黑臭河道的污染水体的常用设备为生物滤池,生物滤池由碎石或塑料制品填料构成的生物处理构筑物,污水与填料表面上生长的微生物膜间隙接触,使污水得到净化。现有的生物滤池处理黑臭河道的污染水体时,污水与填料的接触面积小,净化效率低,不能满足现有的污水处理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碳氧化水生物滤池,以解决现有的污水与填料的接触面积小,净化效率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碳氧化水生物滤池,包括滤池主体,滤池主体呈长方体形,滤池主体的顶部设有进水管,滤池主体的下部侧壁设有出水管,滤池主体内的下部设有曝气管,滤池主体内设有反冲洗装置,滤池主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若干起承托作用的承托板,承托板的上表面均均匀且间隔设有若干生物滤球,生物滤球呈半球形,且生物滤球的曲面向上凸起,上下相邻的承托板上的生物滤球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承托板共有六个,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筛板、第二筛板、第三筛板、第四筛板、第五筛板和第六筛板。
进一步的,第一筛板上的相邻生物滤球的间距等于第二筛板上的相邻生物滤球的间距,第三筛板上的相邻生物滤球的间距等于第四筛板上的相邻生物滤球的间距,第五筛板上的相邻生物滤球的间距等于第六筛板上的相邻生物滤球的间距,且第一筛板上的相邻生物滤球的间距与生物滤球的直径的比值为1-1.5,第三筛板上的相邻生物滤球的间距与生物滤球的直径的比值为 0.5-1,第五筛板上的相邻生物滤球的间距与生物滤球的直径的比值为 0.1-0.5。
进一步的,生物滤球的直径为10-50cm。
进一步的,第六筛板的下方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沸石滤料层和活性炭滤料层。
进一步的,反冲洗装置包括位于第一送水管、第二送水管和第三送水管,第一送水管位于第二筛板和第三筛板之间,第二送水管位于第四筛板和第五筛板之间,第三送水管位于第六筛板和沸石滤料层之间,滤池主体外设有送水总管,第一送水管、第二送水管、第三送水管一端均穿过滤池主体与送水总管连通,送水总管的一侧设有驱动送水总管往复运动的气缸,第一送水管、第二送水管、第三送水管的末端设有朝上的喷头,喷头呈长方体形,喷头的长度等于滤池主体的内腔的宽度,送水总管上连通有送水软管,送水软管与外部的蓄水池连接,蓄水池内水由泵泵送至送水软管内。
进一步的,进水管与第一筛板之间设有均布板,均布板呈向上凸起的弧形,均布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漏液孔,漏液孔的直径为0.5-1cm。
进一步的,滤池主体的底部内壁倾斜设置,倾斜的角度为2-10°,靠近出水管的一侧较低,远离出水管的一侧较高。
进一步的,滤池主体的侧壁设有一夹层,夹层的内腔通有冷却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碳氧化水生物滤池具有以下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新康水处理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新康水处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932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河水快速异位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污泥处理管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