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盲孔内衬拆卸的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92855.3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960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杜进辅;文建爽;刘凯;毛锦;王峥嵘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B27/02 | 分类号: | B25B27/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宁文涛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紧螺纹 螺纹杆 盲孔 套筒 弹性胀环 内衬 拆卸 本实用新型 螺纹连接 提升手轮 压紧手轮 衬套 外部 配合表面 一端设置 依次设置 配合件 无间隙 套接 套在 底座 损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盲孔内衬拆卸的工具,包括压紧螺纹杆,压紧螺纹杆上依次设置有弹性胀环、提升螺纹杆和压紧手轮,弹性胀环和提升螺纹杆均套接在压紧螺纹杆外部,压紧螺纹杆与压紧手轮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压紧螺纹杆上靠近弹性胀环一端设置有底座;提升螺纹杆外部通过螺纹连接有提升手轮,提升手轮底部还设置有套筒,套筒套在提升螺纹杆外部;套筒的内径大于待取衬套的外径,套筒的高度不小于待取衬套的高度。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盲孔内衬拆卸的工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适用于配合件与盲孔底部无间隙的场合,且对配合表面损伤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工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盲孔内衬拆卸的工具。
背景技术
在航空、汽车、机床等领域中,由于某些旋转零件速度较高或承受载荷较大,故这些零件在耐磨性及其它一些特殊性能上有较高要求,而整个零件都使用特殊材料成本过高,常用的方法是在基体内孔中安装满足相应性能要求的衬套,既控制了成本又满足性能上的要求。衬套一般有一定的过盈量,装配时通常采用外力强行压入的方式,如手锤、装配压力机等,衬套使用时间达到一定量后磨损较严重后则需要更换,通孔或衬套与盲孔底部有间隙的情况下拆除比较方便,而某些场合的衬套与盲孔底部无间隙,这时拆卸衬套且不损伤零件成为一大难题。若在设计时增加拆卸结构,如增加拆卸螺纹孔、切制拆卸槽等方式,虽然可以降低拆卸难度,但增加了零件结构的复杂程度且使加工成本提高。而且,实际应用中大多数零件不便于增加拆卸结构,综上所述,开发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的专用一种用于盲孔内衬拆卸的工具十分有必要。
目前,市场上有几种盲孔零件拆卸工具基本都针对小型盲孔轴承的拆卸,其实施过程大都先将变性后的弹性体送入盲孔中(如开口弹性挡圈),撤去外力后其外径大于在盲孔中的配合件,然后用锤等工具向外敲击连在挡圈上的杆,直至将配合件取出。这些类似的工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缺点也很多:敲击会产生振动和冲击力会使配合表面有一定的损伤,且这些工具仅适用于配合件与盲孔底部有一定间隙的场合,若无间隙,则不易实现拆卸,基于以上现有工具的缺点及实际应用需求,本申请实用新型了一种新型一种用于盲孔内衬拆卸的工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应用于配合件与盲孔底部无间隙的场合,且对配合件表面无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盲孔内衬拆卸的工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用于盲孔内衬拆卸的工具不适用于配合件与盲孔底部无间隙的场合的问题,且本实用新型的工具使用过程中对配合件表面无损伤。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盲孔内衬拆卸的工具,包括压紧螺纹杆,压紧螺纹杆上依次设置有弹性胀环、提升螺纹杆和压紧手轮,弹性胀环和提升螺纹杆均套接在压紧螺纹杆外部,压紧螺纹杆与压紧手轮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压紧螺纹杆上靠近弹性胀环一端设置有底座;
提升螺纹杆外部通过螺纹连接有提升手轮,提升手轮底部还设置有套筒,套筒套在提升螺纹杆外部;
套筒的内径大于待取衬套的外径,套筒的高度不小于待取衬套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压紧手轮包括手轮和设置于手轮底部的六角螺母。
压紧螺纹杆外壁上的螺纹与提升螺纹杆外壁上的螺纹旋向一致。
提升手轮上设置有辅助孔。
提升手轮与套筒接触面上设置有凸台,套筒套在凸台上。
套筒远离提升手轮一端设置有法兰,法兰底部设置有铜镀层或橡胶垫。
底座为圆盘状,底座的直径小于待取衬套的内径。
弹性胀环的个数不少于2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928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