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护线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92801.7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97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设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盛洪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丰泽东路106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座 电缆 本实用新型 电缆槽 缓冲带 卡接块 线板 底座顶部 电缆电线 盖板覆盖 强附着力 事故发生 提高装置 携带方便 盖板 不安全 可重复 移位 拆装 铰接 接槽 卡接 柔韧 置放 轴杆 制备 坚固 周转 分类 汽车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缆护线板,包括底座,与底座通过轴杆铰接的盖板,所述底座顶部开设有若干个用于置放电缆的电缆槽,所述盖板覆盖于电缆槽上方,所述底座的一侧具有第一倾斜缓冲带,所述底座的另一侧具有第二倾斜缓冲带,所述底座的一端具有卡接块,所述底座的另一端具有与卡接块相对应的卡接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备,坚固柔韧,拆装简单,携带方便,能分类布置、持久保护电缆电线,可重复周转使用,大幅提高装置利用率,有效防止不安全事故发生。另外,底座的强附着力设计,两端卡接形成整体,可有效防止被汽车等无意识拖走、移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保护装置,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缆护线板。
背景技术
电缆作为供电设置,遍布的范围非常广,在车辆、人流经过的地方,电缆电线往往是裸露在外,或者使用简单的临时保护装置(如使用方木、模板等简易组装而成),电缆电线容易被破坏,简单的保护装置容易被损坏,甚至造成不安全事故。
另外申请号为201721859558.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电缆槽盖板压条保护装置,包括电缆槽、铺设在所述电缆槽上部的第一盖板、铺设在所述第一盖板非电缆侧顶面的压条,所述第一盖板与压条通过内膨胀螺栓与地基固定连接,所述压条的上方铺设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通过预埋螺栓与地基固定连接。该装置能够避免压条翘起现象,对电缆槽内的电缆进行有效保护。
然而上述实用新型并不能够使得行走在电缆护线板上时更容易经过,过于突出而没有缓冲带的设置使得汽车压上护线板上时压迫力非常大,容易造成护线板的损坏,且护线板的安装与拆卸并不方便,安装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缆护线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缆护线板,包括底座,与底座铰接的盖板,所述底座顶部开设有若干个用于置放电缆的电缆槽,所述盖板覆盖于电缆槽上方,所述底座的一侧具有第一倾斜缓冲带,所述底座的另一侧具有第二倾斜缓冲带,所述底座的一端具有卡接块,所述底座的另一端具有与卡接块相对应的卡接槽。
作为优选的,所述底座顶部位于第一倾斜缓冲带或第二倾斜缓冲带一侧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盖板的一侧具有与第一连接部相对应的第二连接部,还包括轴杆,所述轴杆贯穿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内。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倾斜缓冲带与第二倾斜缓冲带与底座的底部的倾斜角度为15度~20度。
作为优选的,所述卡接块和卡接槽的形状为“凸”形。
作为优选的,所述卡接块设置于第一倾斜缓冲带和第二倾斜缓冲带的一端,所述卡接槽设置于第一倾斜缓冲带和第二倾斜缓冲带的另一端。
作为优选的,所述盖板与底座顶部在同一水平面上。
作为优选的,所述底座和盖板的材质为高强度的橡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与底座铰接的盖板,所述底座顶部开设有若干个用于置放电缆的电缆槽,所述盖板覆盖于电缆槽上方,便于将盖板翻起安装电缆线,所述底座的一侧具有第一倾斜缓冲带,所述底座的另一侧具有第二倾斜缓冲带,所述底座的一端具有卡接块,所述底座的另一端具有与卡接块相对应的卡接槽,通过卡接块与卡接槽实现电缆护线板之间的简易可拆卸连接,第一倾斜缓冲带与第二倾斜缓冲带使得车辆能够顺利通过,且减少车辆对电缆护线板的冲击力,防止电缆护线板的损坏,延长电缆护线板的寿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备,坚固柔韧,拆装简单,携带方便,能分类布置、持久保护电缆电线,可重复周转使用,大幅提高装置利用率,有效防止不安全事故发生。另外,底座的强附着力设计,两端卡接形成整体,可有效防止被汽车等无意识拖走、移位。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设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设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928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