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92354.5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63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孙亚洲;姚元朝;李军;袁密花;连必胜;郭洪波;郑毛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F42D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周娓娓;王灵灵 |
地址: | 10007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支护 内支撑结构 格构柱 本实用新型 钻孔灌注桩 爆破施工 支撑结构 支护桩 顶面 炸药 平行间隔设置 楼板混凝土 爆破拆除 爆破振动 复杂计算 间隔设置 贴合设置 护面层 区分层 无损耗 板带 搭设 角撑 平齐 施工 扬尘 浇筑 破碎 预留 爆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支撑结构设置在基坑内,包括钻孔灌注桩、设置在钻孔灌注桩内的格构柱、贴合设置在基坑壁上的支护桩、间隔设置在支护桩上的换撑板带、第一道水平内支护、第二道水平内支护、角撑和护面层,第一道水平内支护与第二道水平内支护平行间隔设置在相邻两个格构柱之间,第一道水平内支护的顶面与格构柱顶面平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结构稳定性高,结构合理,在搭设基坑内支撑结构时,就已经在梁上预留了炸药孔,爆破拆除施工分片区分层进行,无需通过复杂计算确定具体的爆破施工顺序,待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毕且强度达到80%后即可进行施工。爆破施工便捷、爆破破碎效果好、炸药无损耗、爆破振动强度小,扬尘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城市化进程非常快,城市中心区建筑用地逐年减少,带有多层地下室结构的高层建筑数量与日俱增,大型基坑支撑梁拆除项目也大量增加,使得基坑支撑梁的拆除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同时基坑支护结构主要是为了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在施工时的安全,而在基坑内侧壁和周围环境采用的防护支挡。通过加固基坑来进一步保证主体结构的施工安全。
本工程位于某市的中央商务区,项目总建筑面积174558m2,包括1栋33层的写字楼、1栋22层的酒店、2栋3层商业街;地下为整体大地下室共 3层,作为停车、设备用房施工。其中地上105013m2,地下69545m2,总用地面积为63258m2。写字楼建筑高度150.9m,酒店建筑高度100m,地下室建筑高度为15m。基坑东西向长119.23m,南北方向长约202m。基坑总延长线为642m。主体结构均设置三层地下室,基础形式为桩筏基础。整体地下室底板面设计相对标高为-15.000m。
为了保证工期、不影响基坑内的连续施工,同时综合考虑基坑内支撑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实施对支护结构的控制爆破拆除,难点在于:1,拆除施工不能影响已有建筑;2,拆除施工时带来的二次污染;3,合理的施工作业顺序;4,控制成本并且保证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要解决基坑支护拆除施工复杂、拆除顺序不科学、爆破难度大、二次污染严重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基坑内,包括钻孔灌注桩2、设置在钻孔灌注桩2内的格构柱8、贴合设置在基坑壁上的支护桩1、间隔设置在支护桩1上的换撑板带5、第一道水平内支护3、第二道水平内支护4、角撑7和护面层6,所述第一道水平内支护3与第二道水平内支护4平行间隔设置在相邻两个格构柱8之间,其中,第一道水平内支护3的顶面与格构柱8顶面平齐;
所述角撑7设在基坑的四个角部;
第一道水平内支护3包括若干根平行设置的第一主梁和设在第一主梁之间的第一连梁,第一主梁与第一连梁之间构成三角形支撑区域;第二道水平内支护4包括若干根平行设置的第二主梁和设在第二主梁之间的第二连梁,第二主梁与第二连梁之间构成三角形支撑区域;
护面层6敷设在钻孔灌注桩2顶部、基坑的坑后坡面上。
进一步,第一道水平内支护3、第二道水平内支护4和角撑7上均预设有爆破施工用的孔。
进一步,爆破施工的单次爆破方量为400m2-700m2。
进一步,支撑结构还包括水平加腋和垂直加腋。
进一步,基坑的底面由下向上依次设置有混凝土垫层、找平层和防水层。
进一步,第一道水平内支护3和第二道水平内支护4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923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构柱垂直度的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坑支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