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过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88961.4 | 申请日: | 201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95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冯水安;周朝锋;陈荣祥;张建林;陈星池;颜艺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2 | 分类号: | C02F9/12;C02F103/02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郭福利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二流道 导通 阀座 第一流道 水阀组件 出液口 进液口 阀芯 过滤器 弹性件 过滤件 连通 截止 本实用新型 活动配置 机体内部 内部压力 形变 配置 受压 泄压 预设 过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器,包含:一具有第一进液口、出液口、连通第一进液口和出液口的第一流道的机体、一配置于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用以过滤流经第一流道的液体。所述机体还具有连通第一进液口和出液口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配置有控制第二流道的导通和截止的水阀组件;所述水阀组件包含:一阀座、一活动配置于阀座上的阀芯、以及一位于阀座和阀芯之间的弹性件;所述阀芯能够在受压相对阀座活动时带动弹性件产生形变并导通所述第二流道。通过在机体内设置有一导通和截止第二通道的水阀组件,让机体内部内部压力大于预设的正常工作时的压力,可以通过导通第二流道对机体进行泄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属于水道过滤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滤器。
背景技术
现代机动车都需要使用冷却液对发动机进行冷却,因为冷却液中的杂质会导致水垢的生成,所以常常在冷却环路上设有一过滤器。在现有的过滤器中,设置有一过滤件,该过滤件可吸附冷却液中的杂质,使用时间久了之后,该过滤件上会粘附有大量的杂质,进而堵住过滤件,使冷却液从过滤件中流过的流量大大减小,冷却液流动的阻碍力增大,导致过滤器内的压力增大,对发动机的冷却效果变差,同时,影响了冷却系统的水泵的运行。为了解决该问题,发明人提出了本申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车上的过滤器在长时间的使用后,过滤件会被冷却液中的杂质堵住,导致要流过过滤件的阻碍力大大增大,从过滤件流过的流量减小而导致过滤器内的压力增大的问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滤器,内部配置有一水阀组件,开设出第二流道用以在过滤件被堵住后泄掉经第一流道无法穿过过滤件的冷却液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过滤器,包含:一具有第一进液口、出液口、连通第一进液口和出液口的第一流道的机体、一配置于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用以过滤流经第一流道的液体。所述机体还具有连通第一进液口和出液口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配置有控制第二流道的导通和截止的水阀组件;所述水阀组件包含:一阀座、一活动配置于阀座上的阀芯、以及一位于阀座和阀芯之间的弹性件;所述阀芯能够在受压相对阀座活动时带动弹性件产生形变并导通所述第二流道。
较佳地,所述第一过滤件为环形柱状的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和所述水阀组件通过支撑组件配置于所述机体内;所述支撑组件包含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具有位于下侧的第一环形限位槽,第二支撑件具有位于上侧的第二环形限位槽;所述环形柱状的过滤件的上侧卡接在第一环形限位槽内,所述环形柱状的第一过滤件的下侧卡接在第二环形限位槽内且对应于所述出液口;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暴露出所述环形柱状的第一过滤件上侧的安装孔,所述阀座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并用以封闭所述安装孔且通过所述安装孔延伸至所述环形柱状内;所述第二流道依序经由所述安装孔、所述环形柱状第一过滤件和所述出液口。
较佳地,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机体为一体成型。
较佳地,所述机体包含位于所述第一进液口一端的可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的第二进液口。
较佳地,所述阀芯组件包含一用以吸附微小合金杂质的第二过滤件。
较佳地,所述第二过滤件内置于开设于所述阀座的封闭腔室的内部。
较佳地,所述阀座设有沿所述阀芯的受压的线性方向延展的导轨,所述阀芯设有与所述导轨适配的用以限制所述阀芯滑动方向的滑槽。
较佳地,所述第一过滤件的外周面沿所述第一过滤件的周向为用以增大所述第一过滤件的外周面的面积的波浪结构。
较佳地,所述机体包含:具有第一进液口的第一壳体、具有所述出液口且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地拼接以形成一腔室的第二壳体;所述水阀组件配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第二进液口。
较佳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夹有用以密封所述腔室的密封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889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