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模具加工的电极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387759.X | 申请日: | 2018-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28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 发明(设计)人: | 顾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日进塑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H1/04 | 分类号: | B23H1/04 |
| 代理公司: | 苏州谨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5 | 代理人: | 叶栋 |
| 地址: | 21512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浇口 电极 第二基准面 第一基准面 电极结构 模具加工 电极底座 固定部 固定面 本实用新型 注塑模具 定位角 电极连接 定位难度 加工效率 倾斜设置 加工 架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模具加工的电极结构,属于注塑模具领域。该用于模具加工的电极结构包括电极底座和连接在电极底座上的浇口电极,电极底座包括第一基准面、第二基准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准面和所述第二基准面之间的固定面,浇口电极连接在所述固定面上,浇口电极包括固定部和加工部,固定部与固定部连接,浇口电极呈锥形架构,第一基准面与固定面形成有第一定位角,第二基准面与固定面形成有第二定位角。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模具加工的电极结构通过倾斜设置的第一基准面和第二基准面来对浇口电极进行定位,降低了定位难度,缩短了对浇口电极的定位时间,进而提高了加工效率,适用于大批量注塑模具的浇口加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模具加工的电极结构,属于注塑模具领域。
背景技术
塑料模具进浇口,孔径小,深度深,带锥度,要求表面光滑,以便于模具脱模,是注塑模具加工中的重要环节,模具浇口加工通常需要经过电极设计,电极编程,电极加工,电极检查,放电加工,多次在设备上设定,试加工,调整,再加工等多环节,通常加工效率低,品质不稳定,完成后还要手工抛光等。
目前,在现有的技术中,在申请号为201520519308.7,名称为一种注塑模具浇口电极放电装置的专利中,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可以适应多种倾斜角度潜浇口的放电加工、加工精度高且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但是不能够一次性加工成形,在电极损耗的时候需要更换电极,需要重新定位,不适应大批量生产加工的需求,所以需要提供一种电极更换方便,地定位简单的用于模具加工的电极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架构简单,定位方便,加工效率高的用于模具加工的电极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模具加工的电极结构包括电极底座和连接在所述电极底座上的浇口电极,所述电极底座包括第一基准面、第二基准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准面和所述第二基准面之间的固定面,所述浇口电极连接在所述固定面上,所述浇口电极包括固定部和加工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面连接,所述浇口电极呈锥形架构,所述第一基准面与所述固定面形成有第一定位角,所述第二基准面与所述固定面形成有第二定位角,所述第一定位角与第二定位角互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角不大于所述第二定位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角的角度为0‐9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角的角度为0‐90°。
进一步地,所述浇口电极的锥度为0‐3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角的角度为4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角的角度为50°。
进一步地,所述浇口电极的锥度为15°。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面的宽度大于所述浇口电极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浇口电极的直径为1‐1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模具加工的电极结构通过倾斜设置的第一基准面和第二基准面来对浇口电极进行定位,降低了定位难度,缩短了对浇口电极的定位时间,进而提高了加工效率,适用于大批量注塑模具的浇口加工。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模具加工的电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用于模具加工的电极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用于模具加工的电极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日进塑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日进塑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877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