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电子输油泵的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85648.5 | 申请日: | 201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86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伟鹏 |
主分类号: | F04B53/08 | 分类号: | F04B53/08;F02M37/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汉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99 | 代理人: | 徐晓波 |
地址: | 516500 广东省汕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输油泵 框体装置 汽车电子 散热装置 冷却水 输油泵 冷却 散热效果理想 本实用新型 抽气装置 隔板装置 驱动装置 日常使用 散热效果 散热效率 水分蒸发 吸收热量 主动散热 空气抽 附带 收容 体内 | ||
一种汽车电子输油泵的散热装置,包括框体装置、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上的电子输油泵装置、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上的抽气装置、收容于所述框体装置内的隔板装置、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将空气抽入到框体内,然后经过冷却水的冷却后,直接喷到电子输油泵上,散热效果显著,并且可以起到主动散热的作用,散热效率高,同时空气在经过冷却水的冷却后可以附带部分水分,使得水分可以喷到电子输油泵上,以便使得水分蒸发吸收热量,对电子输油泵的散热效果理想,能够满足电子输油泵的日常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输油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电子输油泵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电子输油泵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散热处理,现有的散发方式主要通过散热片传递热量的方式被动的将电子输油泵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该种散热方式散热效果不理想,并且散热效率低,无法持续使用,因而会影响电子输油泵的正常使用,甚至会缩减其使用寿命,甚至会导致电子输油泵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汽车电子输油泵的散热装置。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电子输油泵的散热装置,包括框体装置、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上的电子输油泵装置、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上的抽气装置、收容于所述框体装置内的隔板装置、驱动装置,所述框体装置包括框体、位于所述框体左右两侧的排出管、设置于所述排出管上的第一阀门、收容于所述框体内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框体上方左右两侧的限定杆,所述电子输油泵装置包括升降板、位于所述升降板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管道、位于所述第一管道左右两侧的进水管、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上的第二阀门、位于所述升降板下方的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电子输油泵、位于所述升降板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升降板上方的弹性挡板、位于所述弹性挡板右侧的第二固定块,所述抽气装置设有两个,所述抽气装置包括抽气管、设置于所述抽气管上的风机、位于所述风机下方的支架、位于所述框体内的第三管道、位于所述第三管道下方的水箱,所述隔板装置包括横板、设置于所述横板上的光滑块、位于所述横板左右两侧的隔板、设置于所述隔板上的过滤网、位于所述隔板上方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横板上方的第三弹簧,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缸、位于所述电缸上方的推动杆、位于所述推动杆上方的筛网、设置于筛网上的连接板、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的移动框。
所述框体上设有位于其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排出管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框体与所述限定杆固定连接。
所述升降板收容于所述框体内,所述升降板的侧面与所述框体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升降板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方,所述升降板上设有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左右两侧的第四通孔及第五通孔,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升降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且与所述升降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端部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升降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挡板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升降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弹性挡板挡住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下端与所述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挡板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
所述抽气管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下端与所述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上端与所述风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水箱的侧面设有第六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伟鹏,未经张伟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856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供油泵的减震结构
- 下一篇:一体同轴双向柱塞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