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形缝防排水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382073.1 | 申请日: | 2018-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92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昊;庞春林;贾晓丽;余睿;胡婷婷;刘博;杨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04D13/00 | 分类号: | E04D13/00;E04D13/064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 |
| 地址: | 610017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沟 变形缝 压条 防排水结构 屋面 相对设置 夹持缝 缝壁 建筑工程领域 直接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 天气环境 移动空间 预留空间 防水胶 密闭性 侧夹 封堵 疏水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形缝防排水结构,属于建筑工程领域,这种变形缝防排水结构,用于楼屋面变形缝处疏水,包括排水沟和压条;变形缝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缝沿和第二缝沿,排水沟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与第一缝沿固定连接,压条与第二缝沿固定连接并与第二缝沿之间形成夹持缝;第二侧夹设于夹持缝内。该结构的有益效果包括:1、排水沟的一侧直接固定连接在屋面上,另一面通过压条固定,使得排水沟有一定的移动空间。2、排水沟与屋面、压条与屋面之间的缝隙通过防水胶封堵,保证了密闭性。3、排水沟与第一缝壁和第二缝壁之间均预留空间,使得变形缝防排水结构可以适应不同的天气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形缝防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变形缝是建筑工程中最为常见的构造节点,楼屋面变形缝根据不同工程其做法也会有很多种。在众多楼面和屋面工程做法中,对变形缝的防水处理虽然有做法图集,但因为防水材料和施工质量的参差不齐质,且变形缝有一定的伸缩量,导致很多工程在使用后楼屋面变形缝处出现渗水或者漏水的情况,给使用者和后期维护方带来较多麻烦。
结合很多工程实际,在变形缝漏水这一问题上,解决办法大概分堵和疏两种。堵往往需要更换材料或者增加其他措施,但根据变形缝节点特征,随着伸缩量的变化和时间增长,这种治理措施还是容易再次发生渗水或漏水。第二种办法就是梳理,让渗进变形缝里的水有组织的排走。这种办法现实中往往是在变形缝楼板下方增加一个排水沟,使其有组织的排走。当然也有些其他办法来解决变形缝漏水这一问题,例如也有工程后期为解决变形缝漏水,把嵌入变形缝的止水带或者加强防水层形成的凹槽当汇水沟,然后接管子有组织引导水流排走。这些办法都在现实工程中都能解决便形成渗水的问题,但哪种更好更优就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形缝防排水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变形缝防排水结构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变形缝防排水结构,用于楼屋面变形缝处疏水,包括排水沟和压条;
所述变形缝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缝沿和第二缝沿,所述排水沟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一缝沿固定连接,所述压条与所述第二缝沿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二缝沿之间形成夹持缝;
所述第二侧夹设于所述夹持缝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的边缘与所述第一缝沿形成第一缝隙,所述第一缝隙处设置有第一密封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压条的边缘与所述第二缝沿形成第二缝隙,所述第二缝隙处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为防水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件为防水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变形缝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缝壁和第二缝壁,所述排水沟具有位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之间的沟体,所述沟体与第一缝壁之间具有第一收缩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沟体与第二缝壁之间具有第二收缩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沟体的底部设置有竖管,所述竖管与所述沟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沟为弧形铝合金排水沟,所述排水沟具有1°的坡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沟的上部设置有封堵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未经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820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屋面檩托
- 下一篇:一种室内天窗逃生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