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墙体保温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378176.0 | 申请日: | 2018-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92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皓一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7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33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保温板 钢筋网 墙体 抽气孔 建筑墙体保温 抽气嘴 真空腔 建筑施工技术 本实用新型 夹持固定 连接结构 连接稳定 使用寿命 连接件 侧壁 抵接 盲孔 墙面 伸入 连通 埋设 平行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针对保温板使用久了容易脱落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建筑墙体保温结构,该技术方案如下:包括与墙面平行的保温板,保温板内设有真空腔,真空腔连通有抽气嘴,保温板位于墙体内,墙体开有抽气孔,抽气孔为盲孔,抽气嘴贯穿抽气孔侧壁或底部并伸入抽气孔内,还包括分别抵接于保温板两板面上的第一钢筋网与第二钢筋网以及连接第一钢筋网与第二钢筋网以限制第一钢筋网与第二钢筋网分离的连接件。通过将保温板埋设于墙体内,并通过第一钢筋网以及第二钢筋网夹持固定以使保温板固定于墙体内,使得保温板与墙体的连接结构均位于墙体内,免受风吹日晒,使得保温板与墙体连接稳定同时使用寿命较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建筑墙体保温结构。
背景技术
对建筑物墙体进行保温、隔热处理是实施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 之一,因此楼房和平房的外墙一般都设有保温层。
现有的建筑墙体面板多种多样,用途和功能也比较多,但保温层与墙体的连接方式多采用粘结或使用螺钉或锚栓固定,但由于保温板以及连接结构经历风吹日晒,使得保温板与墙体连接处容易出现老化、松脱等不牢固的现象,使得保温板使用久了容易脱落,导致使用寿命较低,因此,还有改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墙体保温结构,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墙体保温结构,包括与墙面平行的保温板,所述保温板内设有真空腔,所述真空腔连通有抽气嘴,所述保温板位于墙体内,所述墙体开有抽气孔,所述抽气孔为盲孔,所述抽气嘴贯穿抽气孔侧壁或底部并伸入抽气孔内,还包括分别抵接于保温板两板面上的第一钢筋网与第二钢筋网以及连接第一钢筋网与第二钢筋网以限制第一钢筋网与第二钢筋网分离的连接件,所述墙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连接件以及保温板均为隔热材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保温板埋设于墙体内,并通过第一钢筋网以及第二钢筋网夹持固定以使保温板固定于墙体内,使得保温板稳定的固定与墙体内,且保温板与墙体的连接结构均位于墙体内,免受风吹日晒,使得保温板与墙体连接稳定同时使用寿命较高;通过抽气嘴位于抽气孔内以方便抽气作业,进而可在空气漏入保温墙后,通过抽气嘴抽气,保持保温板的真空状态,进而使得保温效果持久;通过连接件连接第一钢筋网与第二钢筋网,保证第一钢筋网与第二钢筋网夹持固定保温板的效果;同时通过第一钢筋网与第二钢筋网以及连接件补强墙体混凝土部分,使得墙体稳定性较高;通过连接件以及保温板均为隔热材料,减少通过连接件以及保温板自身传热,使得保温隔热效果更佳。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若干处于紧绷状态的连接绳,所述连接绳一端与第一钢筋网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钢筋网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紧绷的连接绳拉紧第一钢筋网与第二钢筋网,使得限制第一钢筋网与第二钢筋网分离的效果较佳,同时通过连接绳的抗拉力补强墙体混凝土部分,使得墙体结构强度较好。
优选的,所述连接绳与保温板垂直且与保温板的侧边抵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绳与保温板垂直,通过连接绳提供限制墙体沿垂直与墙面方向开裂的补强效果,由于连接绳与保温板的侧边抵接,使得连接绳起到限制保温板沿平行于墙面的方向移动的效果,使得保温板更为稳定。
优选的,所述连接绳由碳纤维编织而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连接绳由碳纤维编织而成,利用碳纤维优越的物理性能,使得连接绳限制第一钢筋网与第二钢筋网分离的效果更佳,同时使得连接绳补强墙体混凝土部分的效果更佳,同时利用碳纤维的隔热性较好,减少连接绳传热,使得墙体保温效果较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皓一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皓一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781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