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车门防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77329.X | 申请日: | 2018-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30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黄盼;杨诗卫;谢林;李建超;王毅;薛海莲;黄瑞;袁亮;张瑞国;钟晓峰;赵寿鑫;张超德;李军生;龙建国;刘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9/00 | 分类号: | B61D1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辅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0 | 代理人: | 杨海燕 |
地址: | 620032***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脱 止挡 滑轮 防脱装置 截面形状 新型车门 倒圆 筋板 底座 车门 本实用新型 变截面结构 车辆运行 关键技术 弧面结构 菱形放置 使用寿命 铁路货车 逐渐缩小 导向面 限位面 垂向 配合 安全 保证 | ||
一种新型车门防脱装置,属于铁路货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门的防脱装置。它具有底座,其关键技术是在底座上通过筋板安装防脱止挡防脱止挡中部的截面形状为四角倒圆的正方形,端部采用变截面结构,截面由中间往两端逐渐缩小,构成梭形状的防脱止挡。筋板的边缘为弧面结构。所述防脱止挡的中部设有限位面,端部设有导向面。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防脱止挡中部的截面形状为四角倒圆的正方形,呈菱形放置在滑轮的V型面上,两者配合紧密;防脱止挡的限位面与滑轮V型面接触,通过限制滑轮来实现限制车门的垂向和横向移动,提高滑轮使用寿命,保证车辆运行安全。
技术领域
一种新型车门防脱装置,属于铁路货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门的防脱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铁路货运棚车主要采用推拉式车门,在车门下部安装滑轮,底架侧梁上安装导轨,通过滑轮在导轨上滚动来实现车门移动。在车辆运行过程中,由于线路不平顺、车辆振动等因素影响,滑轮会在导轨上垂向振动,振幅偏大时易造成车门脱落。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方式为通过在车门上安装防脱板来限制车门与导轨的垂向相对运动。但该结构结构强度较弱,易变形,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针对以上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强度好,可靠性高,能保证车辆运行安全,提高滑轮使用寿命的车门防脱装置。其技术方案如下:
它具有底座,其关键技术是在底座上通过筋板安装防脱止挡。
所述防脱止挡中部的截面形状为四角倒圆的正方形,端部采用变截面结构,截面由中间往两端逐渐缩小,构成梭形状的防脱止挡。
所述筋板的边缘为弧面结构。
所述防脱止挡的中部设有限位面,端部设有导向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防脱止挡中部的截面形状为四角倒圆的正方形,呈菱形放置在滑轮的V型面上,两者配合紧密;防脱止挡的限位面与滑轮V型面接触,通过限制滑轮来实现限制车门的垂向和横向移动,防止车辆运行时车门跳动、甚至脱落,提高滑轮使用寿命,保证车辆运行安全。
2、梭形状防脱止挡的导向面与滑轮V型面接触,车门关闭过程中,由于重力等原因造成车门倾斜时,滑轮中心线与防脱止挡中心线不重合,可通过所述导向面对其进行修正,使得滑轮顺利移动至限位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图5,是图4左视图。
图中标识:
1a-底座,1b-筋板,1c-防脱止挡,1d-限位面,1e-导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底座1a,其关键技术是在底座1a上通过筋板1b安装防脱止挡1c。
所述防脱止挡1c中部的截面形状为四角倒圆的正方形,端部采用变截面结构,截面由中间往两端逐渐缩小,构成梭形状的防脱止挡。
所述筋板1b的边缘为弧面结构,以保证其结构强度。
所述防脱止挡1c的中部设有限位面1d,端部设有导向面1e。
使用时,车门防脱装置安装在下侧梁2上,底座1a与下侧梁接触,防脱止挡1c与车门的滑轮3接触,防脱止挡1c中部的截面形状为四角倒圆的正方形,防脱止挡1c中部呈菱形放置在滑轮3的V型面上,使得车门关闭时防脱装置位于滑轮的正上方。工作时,防脱止挡的限位面1d与滑轮V型面接触,通过限制滑轮来限制车门的垂向和横向移动,防止车辆运行时车门跳动、甚至脱落,提高滑轮使用寿命,保证车辆运行安全;所述防脱止挡的导向面1e 与滑轮V型面接触,车门关闭过程中,由于重力等原因造成车门倾斜,滑轮中心线与防脱止挡中心线不重合,可通过所述导向面1e对其进行修正,使得滑轮顺利移动至限位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773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