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稠油井助排增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73787.6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49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显朋;赵立凯;赵立军;赵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众森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郭元艺 |
地址: | 124219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辅助单元 耐高温 输油泵 单井 本实用新型 出口管线 辅助管路 入口管线 增效装置 保温箱 稠油井 出油口 密闭 框式 相通 主管 油井采收率 吞吐开采 运输方便 助产设备 进油口 入油口 注蒸汽 油井 灵活 | ||
本实用新型属油井注蒸汽吞吐开采助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稠油井助排增效装置,包括密闭框式保温箱及单井辅助单元;单井辅助单元固定设于密闭框式保温箱之内;单井辅助单元包括主管路单元及辅助管路单元;所述辅助管路单元包括入口管线(21)、耐高温输油泵(20)及出口管线(19);耐高温输油泵(20)的进油口经入口管线(21)与主管路单元的入油口相通;耐高温输油泵(20)的出油口经出口管线(19)与主管路单元的出油口相通。本实用新型运输方便,安装快捷,操作灵活,可有效提高后期油井采收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油井注蒸汽吞吐开采助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稠油井助排增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油井在注蒸汽吞吐开采,主要是依靠注汽后地层能量将井液举升到地面,通过管线输送。但随着地层能量的减弱,产量逐渐递减,直至地层内没有足够的能量将管柱内的井液举升到地面。现有的地面助产设施不仅现场要进行繁琐的管线联接,而且现场的布置也对操作带来不便,另外电源线接入同样存在安全隐患。这样不仅增加了后期生产作业的难度与工作量,而且对井场及其周边环境产生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运输方便,安装快捷,操作灵活,可有效提高后期油井采收率的稠油井助排增效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稠油井助排增效装置,它包括密闭框式保温箱及单井辅助单元;所述单井辅助单元固定设于密闭框式保温箱之内;所述单井辅助单元包括主管路单元及辅助管路单元;所述辅助管路单元包括入口管线、耐高温输油泵及出口管线;所述耐高温输油泵的进油口经入口管线与主管路单元的入油口相通;所述耐高温输油泵的出油口经出口管线与主管路单元的出油口相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在所述耐高温输油泵的进油口及高温输油泵的出油口上分别设有进油阀门及出油阀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密闭框式保温箱内固定设有防爆电机;所述防爆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高温输油泵的动力输入端相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密闭框式保温箱包括可拆卸面板及金属框架;所述可拆卸面板经螺栓与金属框架固定相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可拆卸面板包括电加热带及保温层;所述电加热带与保温层固定相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可拆卸面板上分别设有显示屏、指示灯、控制开关及电源插头。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密闭框式保温箱与单井辅助单元的复合结构,单井辅助单元通过采用主管路单元及辅助管路单元组合设计,可使装置整体运输方便,安装快捷,操作灵活,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设备现场安装繁琐等问题,油井蒸气吞吐后期采收率得到明显提高,后期作业时间明显提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下列内容的表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拆卸面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可拆卸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4-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可拆卸面板;2、金属框架;3、螺栓;4、电加热带;5、保温层;7、显示屏;8、指示灯;9、控制开关;10、电源插头;11、压力表;12、阀门;13、进油联接口;14、进油阀门;15、螺栓;16、出油阀门;17、出油连接口;18、防爆电机;19、出口管线;20、耐高温输油泵;21、入口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众森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辽宁众森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737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