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加固混凝土双向板的FRP新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73354.0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15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霞;刘达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周智博;宋铁军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向开槽 竖向开槽 双向板 混凝土 混凝土结构 方便施工 混凝土板 减少污染 使用功能 双向开槽 加固体 设置板 板条 条式 穿过 | ||
用于加固混凝土双向板的FRP新型结构,在混凝土板(1)底部采用湿切法进行双向开槽,即横向开槽(1‑1)和竖向开槽(1‑2),横向开槽(1‑1)和竖向开槽(1‑2)相互交叉且深度不同;在横向开槽(1‑1)内设置板条式FRP(2),在竖向开槽(1‑2)内设置筋式FRP(4),筋式FRP(4)穿过板条式FRP(2)形成FRP加固体。既能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使其满足使用功能,同时又能够方便施工,减少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双向板新型加固结构,属于混凝土结构加固领域,具体适用于建筑结构中需要进行加固和修复的混凝土双向板。
背景技术:
混凝土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多,它具有承载能力高、整体性好、刚度大、耐火性能好等优点。但是,建筑结构在服役期间,由于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使其承载力或者使用功能下降无法满足正常使用要求,这些建筑结构不可避免地将面对加固问题,建筑业传统加固方法主要有增大截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粘钢加固法和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等。传统加固方法在工程实践中被大量采用,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方法自身所存在的某些局限性,使得它们不能满足耐久性和美观方面的需求,或是受到施工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实施。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兴的加固技术,如表面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钢丝网水泥砂浆加固法、表面内嵌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NSM)等,这些技术从一开始引进和出现在国内,就以优异的性能、特点和良好的加固效果得到了工程界的广泛关注和青睐,其中NSM加固法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FRP材料由于其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抗腐蚀性,故可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加固领域。而内嵌式加固方式,相较与外贴加固,能减少对构件表面的打磨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避免加固材料的磨损与撞击。对于混凝土双向板以往大多是外贴钢板或单方向表面内嵌FRP加固,为进一步提高加固效果,提出在混凝土板表面双方向内嵌FRP加固,由于混凝土板的保护层厚度较小等问题,在双方向同时嵌入FRP筋不容易实现,尤其是在双向FRP筋交叉位置,需要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较大,故寻找一种FRP利用率高、耐腐蚀、整体性好的FRP新型加固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加固混凝土双向板的FRP新型结构,其目的是解决以往所存在的问题。其由板条式、筋式FRP组成的新型加固体。在混凝土板底面双向开槽,深浅不一,将预制好的FRP新型加固体嵌入槽内,用结构胶将两者有效的结合。有益之处在于,充分发挥了内嵌加固技术的优点,相较于单向加固提高了FRP利用率,增强了混凝土双向板的抗弯曲性能与抗冲切性能。此加固方法取材方便,便于施工,对环保有益。
技术方案:
用于加固混凝土双向板的FRP新型结构,混凝土板(1),其特征在于:在混凝土板(1)底部采用湿切法进行双向开槽,即横向开槽(1-1)和竖向开槽(1-2),横向开槽(1-1)和竖向开槽(1-2)相互交叉且深度不同;在横向开槽(1-1)内设置板条式FRP(2),在竖向开槽(1-2)内设置筋式FRP(4),筋式FRP(4)穿过板条式FRP(2)形成FRP加固体。
横向开槽(1-1)和竖向开槽(1-2)的深度在10-25mm之间。
横向开槽(1-1)和竖向开槽(1-2)均为两个或多个,开槽间距根据混凝土板的尺寸确定。
两个或多个横向开槽(1-1)之间以及两个或多个竖向开槽(1-2)之间相互平行。
相邻的两个横向开槽(1-1)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竖向开槽(1-2)之间的距离在100-300mm之间。
将板条式FRP(2)在中央开孔,孔的直径在板条式FRP(2)高度的1/3,筋式FRP(4)穿入该孔中。
筋式FRP(4)和板条式FRP(2)的外围设置结构胶(3)。(即结构胶(3)将筋式FRP(4)和板条式FRP(2)分别封装于横向开槽(1-1)和竖向开槽(1-2)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733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墙渗漏水修缮系统
- 下一篇:一种钢结构建筑的增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