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工作的气氛回转炉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70297.0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36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同意;丁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力碳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7/06 | 分类号: | F27B7/06;F27B7/20;F27B7/42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2 | 代理人: | 夏恒霞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钣金件 炉管 炉管外壁 本实用新型 加热区域 气旋装置 敲打装置 隔热腔 转炉 等距离间隔设置 加工原材料 出气口处 独立加热 分隔部件 加热过程 加热系统 均匀受热 空气回流 隔热层 热空气 抽离 敲打 分割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续工作的气氛回转炉,包括炉管,炉管通过分隔部件分割成若干可独立加热且互不影响的加热区域,每个加热区域设置单独的加热系统,炉管出气口处设有气旋装置,气旋装置用于抽离加工过程所产生的热空气,炉管外壁套设有若干钣金件,若干钣金件等距离间隔设置开,钣金件不与炉管外壁接触,钣金件与炉管之间形成隔热腔,在隔热腔内设置隔热层,钣金件上还设置有自动敲打装置,自动敲打装置对炉管外壁进行敲打;其有益效果是保证被加工原材料均匀受热,防止加热过程中的空气回流,实现连续工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转炉,具体是一种连续工作的气氛回转炉。
背景技术
回转炉主要应用于粉料或矿物材料的粗加工,以及一些无机盐粉体材料的焙烧处理。回转炉的原理是将原料在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炉管内流动翻转加热,在原料运动过程中实现物理以及化学反应进而完成对原料的加工。但目前行业中的设备还存在着加热不均匀的特点,使得原料在焙烧过程中受热不均,以及在加热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蒸发遇冷回流,造成加工的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工作的气氛回转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连续工作的气氛回转炉,包括炉管,所述炉管通过分隔部件分割成若干可独立加热且互不影响的加热区域,每个所述加热区域设置单独的加热系统,所述炉管出气口处设有气旋装置,所述气旋装置用于抽离加工过程所产生的热空气,所述炉管外壁套设有若干钣金件,若干所述钣金件等距离间隔设置开,所述钣金件不与所述炉管外壁接触,所述钣金件与所述炉管之间形成隔热腔,在所述隔热腔内设置隔热层,所述钣金件上还设置有自动敲打装置,所述自动敲打装置对所述炉管外壁进行敲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炉管上加工有若干半圆形分隔孔,所述分隔部件为一圆形隔板,所述圆形隔板顶端均一体焊接有延伸密封板,通过所述圆形隔板的设置将所述炉管内部的加热腔分隔成若干独立的加热区域。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延伸密封板与所述炉管外壁之间还设置耐高温密封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自动敲打装置连接PLC进行单独控制,且其端部的敲打锤在PLC的控制下进行往复式上下运动敲打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自动敲打装置在炉管转动时保持固定,不随炉管作轴向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炉管外壁的隔热层采用隔热材料制成,所述隔热材料为石墨盘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气旋装置与单独所设的出气口通过满焊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通过对炉管内不同部分进行单独的温度控制,实现对原料不同阶段的加热要求,使原料受热更加均匀;自动敲打装置在加工过程中对炉管管壁进行规律性的敲打,使附着于管壁上的原料落下,保证原料受热的均匀;而在安装的气旋装置保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热空气遇冷之后不会回流,提高了原料的加工性能,从而实现了连续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炉管上未设置分隔部件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炉管上设置分隔部件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隔部件的示意图。
其中:1-出气口,2-气旋装置,3-自动敲打装置,31-敲打锤,4-隔热层,5-炉管,6-加热区域,7-钣金件,8-分隔部件,9-半圆形分隔孔,10-延伸密封板,11-耐高温密封垫,12-锁紧孔,13-安装手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力碳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力碳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702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