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双排线束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70243.4 | 申请日: | 201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14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吴玉秀;刘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精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G01R1/04;G01N21/84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刘立春 |
地址: | 523710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具 相机 侧相 双排 线束检测 检测线 线束 支架 读取 本实用新型 待测产品 工作效率 上端固定 图像信息 准确检测 智能 分线器 上表面 检测 测线 滑槽 胶壳 采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双排线束检测仪,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上侧设置有治具,所述治具的上侧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相机,所述治具的上表面对于上相机的位置开设有上读取孔,所述治具的内侧设置有待检测线束,所述待检测线束的两侧均设置有侧相机架,所述侧相机架通过滑槽安装在机壳的内部,所述侧相机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侧相机。采用三组相机同时采集待测线束两侧以及线束胶壳顶端部分的图像信息,实现双排线束中间无需放置特制分线器即可实现准确检测的功能,检测范围不受待测产品大小的限制,检测产品种类丰富,具有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效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双排线束检测仪。
背景技术
在双排线束生产工作中需要按照指定的颜色进行线束排列,为了防止因为人为或者环境因素导致双排线束排列顺序错误而造成电表误接线、机器故障、企业订单流失等情况,验收人员需要对接线情况进行检测。以往通过人工来判别,但会因为其眼睛疲劳或者注意力不集中而产生漏检或者错检等情况。为提高线束检测效率和准确率,通过机器视觉自动判别双排线束顺序是否有误和是否存在脱线掉线头等情况,从而实现线束自动化检测。
现有的一种智能双排线束检测仪只有两组相机,只能检测到双排线束左右两侧的排序情况,并且在检测时需要通过在治具中间加一个特有的分线器来分开左右两端的线束,从而实现区分双排线束左右两侧图像的功能。若遇到线径及胶壳较小的线束或者双排打绞线束时,分线器无法穿过,导致无法实现正常检测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双排线束检测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双排线束检测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双排线束检测仪,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上侧设置有治具,所述治具的上侧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相机,所述治具的上表面对于上相机的位置开设有上读取孔,所述治具的内侧设置有待检测线束,所述待检测线束的两侧均设置有侧相机架,所述侧相机架通过滑槽安装在机壳的内部,所述侧相机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侧相机。
优选的,所述侧相机架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的内侧设置有抱箍,所述侧相机安装在抱箍的内侧,所述抱箍的一端设置有蝴蝶螺母,所述侧相机通过抱箍和夹板进行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抱箍分为上下两段,且下段抱箍与夹板通过螺钉进行固定连接,上段抱箍的一端与下段抱箍通过螺钉进行固定连接,上段抱箍的另一端通过蝴蝶螺母与下段抱箍进行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相机和上读取孔设置在待检测线束的正上方,安装在待检测线束两侧侧相机架上的侧相机正对着待检测线束。
优选的,所述机壳的上表面设置有显示器,所述侧相机架的一端设置有拉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三组相机同时采集待测线束两侧以及线束胶壳顶端部分的图像信息,实现双排线束中间无需放置特制分线器即可实现准确检测的功能,检测范围不受待测产品大小的限制,检测产品种类丰富,具有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效的特点;在检测双排有空位的线束时,系统只需通过上相机所采集的图像数据直接判断待检测线束是否为合格品,无需通过两侧的侧相机采集的数据来判断,不易出现误检情况;且通过设计的侧相机架和抱箍,在安装和拆卸侧相机的时候可以通过蝴蝶螺母直接手动进行拆卸,在对相机进行检修拆卸和安装的时候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束检测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束检测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束检测仪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相机安装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相机安装结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精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精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702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