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式河道生态护岸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367203.4 | 申请日: | 2018-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77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 发明(设计)人: | 王贺贺;俞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友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郭春远 |
| 地址: | 20006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护岸 复合式 植生袋 河道 填土 基材 本实用新型 间隔布置 结构实现 结构稳定 景观效果 生态景观 防冲刷 能力强 全生态 营养土 景观 草籽 填充 河床 申请 统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复合式河道生态护岸结构,包括:沿着河床沿线设置的基材,所述基材上方堆设有填土植生袋以及景观黄石,所述填土植生袋中填充有营养土并混播有草籽;所述填土植生袋与所述景观黄石间隔布置。本申请的复合式河道生态护岸结构采用全生态结构,具有稳定性好,景观效果佳,防冲刷能力强,造价低易于实施的优点,该种复合式河道生态护岸结构实现了结构稳定和生态景观效果的统一,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环境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复合式河道生态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
河道护岸工程是保护河道堤岸免受水流、风浪侵袭和冲刷所采取的工程措施。生态护岸是指能在防止河岸坍方之外,还具备使河水与土壤相互渗透,增强河道自净能力,有一定自然景观效果的河道护岸形式,生态护岸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于一体,不仅是护岸工程建设的一大进步,也将会成为今后护岸工程建设的主流。
现有的生态护岸形式普遍存在生态景观效果差、稳定性差、水土保持效果差、工程造价高、实施不易等方面的缺陷,难以在农村或山区河道大面积推广。
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复合式河道生态护岸结构进行改善,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由于现有技术存在着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复合式河道生态护岸结构,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生态护岸形式普遍存在生态景观效果差、稳定性差、水土保持效果差、工程造价高、实施不易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下述技术手段:
一种复合式河道生态护岸结构,包括:沿着河床沿线设置的基材,所述基材上方堆设有填土植生袋以及景观黄石,所述填土植生袋中填充有营养土并混播有草籽;所述填土植生袋与所述景观黄石间隔布置。
较佳的是,所述基材包括导梁以及C30的钢筋混凝土方桩,所述导梁沿着所述河床布设,所述方桩位于所述导梁下方作为桩基。
较佳的是,填土植生袋堆置高度为0.5-1米。
较佳的是,所述填土植生袋位于常水位以上时,所述填土植生袋内的草籽为矮生百慕大和黑麦草;所述填土植生袋位于常水位以下时,所述填土植生袋内的草籽为高羊茅和狗牙根。
较佳的是,所述填土植生袋上扦插垂挂类植物。
较佳的是,所述景观黄石选用各含三分之一尺寸为横向长1000-1200mm,高500-600mm的大石头;横向长800-1000mm,高400-500mm的中等石头以及横向长600-800mm,高300-400mm的小石头。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的复合式河道生态护岸结构采用全生态结构,具有稳定性好,景观效果佳,防冲刷能力强,造价低易于实施的优点,该种复合式河道生态护岸结构实现了结构稳定和生态景观效果的统一,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复合式河道生态美观护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复合式河道生态美观护岸结构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复合式河道生态美观护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复合式河道生态美观护岸结构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本申请的复合式河道生态护岸结构包括:沿着河床沿线设置的基材1,所述基材1上方堆设有填土植生袋2以及景观黄石3,所述填土植生袋1中填充有营养土并混播有草籽;所述填土植生袋2与所述景观黄石3间隔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友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友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672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态护岸结构
- 下一篇:一种水利建筑生态护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