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控制混凝土外加剂泵送的联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63692.6 | 申请日: | 201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200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黄仙才;梁国强;李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金华达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3/01 | 分类号: | F17D3/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泵 电动阀门 控制箱 混凝土外加剂 本实用新型 联动装置 储存罐 液位器 泵送 空转 储存罐内壁 时间继电器 安装方便 降低生产 内部安装 人工成本 设备损耗 生产安全 生产效率 手动阀门 无人值守 紧凑 连通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混凝土外加剂泵送的联动装置,其主要由控制箱,以及通过电路与控制箱连接的输送泵、液位器、电动阀门构成,所述的控制箱内部安装有时间继电器,所述的输送泵与储存罐连通,并安装于电动阀门的后端,所述液位器安装在储存罐内壁,所述电动阀门安装在储存罐尾部手动阀门的后端,输送泵前端的管路上。本实用新型结构可以实现无人值守,避免输送泵空转,烧泵等生产安全事故,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方便、能较好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能有效的降低生产人工成本及设备损耗,综合来看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羧酸减水剂生产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控制混凝土外加剂输送的联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混凝土外加剂(主要为聚羧酸减水剂)生产中,经常涉及到外加剂的输送问题,如聚羧酸减水剂母液从储存罐的出料储存及聚羧酸减水剂成品出料发货等,整个输送过程从15分钟到60分钟不等,长期以来存在如下应用问题:1、完全人工操作,输送过程需要工人全程值守;2、储罐或者生产设备内外加剂输送完毕未及时关泵时,输送泵会因空转而减少使用寿命,严重时直接烧泵;3、泵体或者泵体前端发生未知的杂物堵塞时,泵体也会长期处于空转状态,同样会危机输送泵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混凝土外加剂输送的联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控制混凝土外加剂泵送的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主要由控制箱,以及通过电路与控制箱连接的输送泵、液位器、电动阀门构成,所述的控制箱内部安装有时间继电器,所述的输送泵通过管路与混凝土外加剂储存罐连通,并安装于电动阀门的后端,所述用以检测储存罐内混凝土外加剂高度的液位器安装在储存罐内壁,所述用以控制管路开启与闭合的电动阀门安装在储存罐尾部手动阀门的后端,输送泵前端的管路上。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输送泵通过管路连通于储存罐的底部;所述的液位器安装于储存罐内壁的上部。
工作原理:当需要输送混凝土外加剂时,首先打开混凝土外加剂储存罐或者反应设备尾部的手动阀门,然后通过控制箱启动输送泵(同时自动开启电动阀门),待混凝土外加剂储存罐内的外加剂液位达到设定的最低液位时,液位器检测到该信号并反馈给控制箱,控制箱接到该信号后随即关闭输送泵和电动阀门,从而避免了输送本空转,烧泵等异常情况的发生。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可以实现无人值守,避免输送泵空转,烧泵等生产安全事故,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方便、能较好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能有效的降低生产人工成本及设备损耗,综合来看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及电路图。
图中:1-控制箱,2-输送泵,3-液位器,4-电动阀门,5-管路,6-储存罐,7-手动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如下:
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用于控制混凝土外加剂泵送的联动装置,其主要由控制箱1,以及通过电路与控制箱连接的输送泵2、液位器3、电动阀门4构成,所述的控制箱内部安装有时间继电器,所述的输送泵通过管路5与混凝土外加剂储存罐6连通,并安装于电动阀门的后端(管路上远离储存罐的一端),所述用以检测储存罐内混凝土外加剂高度的液位器安装在储存罐内壁,所述用以控制管路开启与闭合的电动阀门安装在储存罐尾部手动阀门7(手动阀门靠近储存罐安装)的后端,输送泵前端的管路上;所述的输送泵通过管路连通于储存罐的底部,以便于将罐体内底部的物料能输出,不会有残留;所述的液位器安装于储存罐内壁的上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金华达建材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金华达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636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