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组均衡电路及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59804.0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08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江;袁俊;陈光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东软载波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笑笑;吴敏 |
地址: | 200235 上海市徐汇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均衡开关电路 电路 均衡控制电路 电池组均衡 均衡开关 耦接 电池管理系统 均衡单元 输出开关控制信号 电池组 芯片 开关控制信号 导通 断开 串联 应用 电池 | ||
一种电池组均衡电路及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所述电池组均衡电路包括:均衡控制电路和均衡开关电路,其中:所述均衡控制电路,与所述均衡开关电路耦接,适于在接收到输入信号时输出开关控制信号至所述均衡开关电路;所述均衡控制电路包括:N个均衡单元;所述均衡开关电路,包括:与所述N个均衡单元一一对应且耦接的N个均衡开关;所述N个均衡开关与电池组的N个电池一一对应且耦接,适于在接收到所述开关控制信号时断开或导通;第i均衡开关包括:多个串联的MOS管,其中1≤i≤N。应用上述方案,可以支持较大的电压范围,从而扩大了芯片的应用范围,提高了芯片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组均衡电路及电池管理系统电路。
背景技术
在保障电池安全和提高电池寿命方面,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System,BMS)具有无法替代的核心地位。随着各种便携工具、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等应用需求的增长,BMS的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大。BMS包含两个主要模块:主控模块和从控模块。其中主控模块负责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估算、继电器驱动与电气伤害保护;从控模块负责电池电压、温度、电流等监测数据的采集以及均衡控制。均衡电路作为电池管理系统中的关键模块,可以有效改善电池组的工作效率与使用寿命。
多节电池构成的电池组被广泛各种便携工具、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中。在出厂时,电池组中的各节电池的电荷量就会有差异,而且,由于各节电池之间本身的微小差异及其各自老化速度的差异,在电池组的使用过程中,各节电池之间电荷量的差异会慢慢变得更大,这种现象会随着电池使用次数的增加而变得更为严重。因此,检测各节电池的电压,并对它们之间的电压差异做均衡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的电池组均衡电路,加工工艺采用单边耐压器件时,仅能实现单边压差(即正压差或者负压差),故支持的电压范围较小,应用范围较窄,耐压特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电池组均衡电路的支持电压范围(或者覆盖的电压范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组均衡电路,包括:均衡控制电路和均衡开关电路,其中:所述均衡控制电路,与所述均衡开关电路耦接,适于在接收到输入信号时输出开关控制信号至所述均衡开关电路;所述均衡控制电路包括:N个均衡单元;所述均衡开关电路,包括:与所述N个均衡单元一一对应且耦接的N个均衡开关;所述N个均衡开关与电池组的N个电池一一对应且耦接,适于在接收到所述开关控制信号时断开或导通;第i均衡开关包括:多个串联的MOS管,其中1≤i≤N。
可选地,第i均衡单元包括:电流产生模块、器件保护模块、电流镜像模块、第一电阻和第一稳压二极管,其中:所述电流产生模块,与所述电流镜像模块、所述器件保护模块耦接,适于产生第二级电流信号;所述电流镜像模块,适于以电流镜像的方式,产生第一级电流信号;所述器件保护模块,与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耦接,适于保护低压器件;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耦接,适于产生开关控制信号,并输出至其对应的所述均衡开关。
可选地,第i均衡单元包括: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五NMOS管、第六NMOS管、第七NMOS管、第八NMOS管、第九NMOS管、第十NMOS管、第十一NMOS管、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第五PMOS管、第六P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和第三稳压二极管,1≤i≤N,其中:
所述第一反相器,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为所述第i均衡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六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七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九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均相互耦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东软载波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东软载波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598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