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面向大气网格化监测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57339.7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21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吴刚;宗裕朋;吝志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蓝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愉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6 | 代理人: | 唐海波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器 网格化 数据采集模块 本实用新型 监测 便于安装 监测设备 体积小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面向大气网格化监测的设备,包括:与数据采集模块连接的PM10传感器、O3传感器、TVOC传感器、PM2.5传感器、CO传感器、NO2传感器及SO2传感器;所述PM10传感器、O3传感器、TVOC传感器、PM2.5传感器、CO传感器、NO2传感器及SO2传感器通过RS485接口与数据采集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向大气网格化监测的设备,这种监测设备体积小,便于安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面向大气网格化监测的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城镇人口持续增加,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将持续增加。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已经从颗粒物逐步转变为氮氧化物,同时TVOC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更为严重的间接危害,即TVOC所导致的光化学污染。光化学污染烟雾中的代表成分是臭氧。因此,在此设计一种微型空气监测设备,以PM10、O3和TVOC(臭氧的前置污染物)为重点监测对象,同时辅以其他AQI监测指标(PM2.5、CO、NO2、SO2),对大气环境进行更加全面有效的在线监测,实现跨越空间限制的实时数据采集和展现,方便环保领域相关人员随时随地更加全面的查看监测数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向大气网格化监测的设备,这种监测设备体积小,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面向大气网格化监测的设备,包括:与数据采集模块连接的PM10传感器、O3传感器、TVOC传感器、PM2.5传感器、CO传感器、NO2传感器及SO2传感器;
所述PM10传感器、O3传感器、TVOC传感器、PM2.5传感器、CO传感器、NO2传感器及SO2传感器通过RS485接口与数据采集模块连接。
数据采集模块还连接有3G/4G/5G网络模块。
所述PM10传感器、O3传感器、TVOC传感器、PM2.5传感器、CO传感器、NO2传感器及SO2传感器均分别安装在筒体内,筒体的底部为PCB板,顶部为气体能够自由通过的网体,所述传感器的引脚穿过PCB板并伸至筒体外,筒体的引脚配合安装在PCB电路主板的接口上。
所述各筒体上的引数量及位置均相同,接口同且能够与引脚适配。
所述筒体及网体为不锈钢材质构成。
还包括容纳各器件的外壳,外壳内设有风扇。
所述外壳包括塑料材质构成的内层与外层,内层与外层之间设有玻璃纤维或聚氨酯泡沫材质构成的中间层。
所述外壳包括一个平面底板及安装在底板上的弧面盖体,外壳上还设有一个可开闭的电动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该监测设备均采用各传感器及处理器集成,因此,其重量轻、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部署、成本低,且监测模块功耗低,节能,有利于大面积部署;且各传感器设于筒体内,每个筒体独立,筒体引脚数量相同,筒体能够通过引脚直接安装在PCB电路主板上,因此,便于更换及安装各传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监测设备型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传感器安装的结构图;
图3是外壳的结构图;
图4是外壳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蓝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蓝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573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