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56674.5 | 申请日: | 201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77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陈英;李兆廷;张宏伟;杨红学;向晓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东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东旭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刘铁生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郫***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装置 支杆 本实用新型 环状结构 运输量 地笼 开口 建筑施工技术 同轴设置 预设距离 运输过程 周向设置 专业安装 折叠 相距 配备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固定装置,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地笼运输过程中运输量小,采用折叠地笼则会降低其强度,额外增加成本的问题。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固定装置,其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以及支杆,所述的第一框架为环状结构;所述的第二框架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相距预设距离同轴设置,并且所述的第一框架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框架的开口面积;所述的支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相连,并且至少两个支杆沿所述第一框架和/或所述第二框架周向设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有效提高运输量,且无需配备专业安装人员,大幅度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地笼,是预埋于地下用于固定灯杆、监控杆等设施的固定装置;目前的灯杆地笼大多是焊接好然后运输到现场进行安装的,还有的地笼是可折叠或可拆卸的,需要将组件运送至现场进行安装作业。
但是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地笼大多为直筒状,占用空间较大,运输车上空间有限导致运输量有限;即使采用可折叠或可拆卸的地笼结构来提高运输量,则需要配备大量专业人员用以安装作业,同时也会降低地笼强度,即相当于同样的增加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装置,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传统地笼运输过程中运输量小,采用折叠地笼则会降低其强度,额外增加成本的问题,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定装置,其包括:
第一框架,所述的第一框架为环状结构;
第二框架,所述的第二框架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相距预设距离同轴设置,并且所述的第一框架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框架的开口面积;
支杆,所述的支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相连,并且至少两个支杆沿所述第一框架和/或所述第二框架周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框架和所述的第二框架为形状相同的环状结构。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框架和所述的第二框架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或正六边形。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框架和所述的第二框架由至少一根钢条首尾依次相连组成。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固定装置,其中所述支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中所述钢条的首尾连接处。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固定装置,还包括支撑杆,至少一根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的第一框架和/或所述的第二框架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或所述第二框架内。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框架和/或所述第二框架的内壁上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均插接于所述的通孔内。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的通孔为长条状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一框架和/或所述第二框架的轴心方向设置。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固定装置,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的通孔设置于钢条的首尾连接处或靠近于钢条的首尾连接处。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杆,所述的第二支杆与所述支杆连接在所述第一框架的一端相连,并且所述第二支杆与所述第一框架轴心方向相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东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东旭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东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东旭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566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包括玄武岩纤维配筋的砼支护桩
- 下一篇:一种泥石流拦挡“桩”结构优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