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回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353813.9 | 申请日: | 2018-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70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 发明(设计)人: | 郑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江市联邦金属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 |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60 | 代理人: | 袁嘉恩 |
| 地址: | 52962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外筒 内筒 正极材料回收 废旧锂电池 驱动齿轮 周向布置 分离孔 连通孔 圆柱状 内腔 外周 底部中心位置 往复运动装置 配合 固液分离部 开口向上 驱动电机 外部形状 物料转移 效率降低 破碎辊 驱动孔 入料管 筛网状 中心轴 滑动 罐体 连通 回收 污染 | ||
一种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回收装置,包括一对破碎辊、内筒、外筒、罐体、驱动电机、驱动齿轮、往复运动装置、入料管;所述的内筒为圆柱状,其开口向上,在内筒的外周设有多个周向布置且连通内筒内部的连通孔,在内筒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与驱动齿轮配合的第一驱动孔;所述的外筒为圆柱状,外筒的内腔与内筒的外部形状配合,所述的内筒可放置在外筒的内腔并可相对外筒的中心轴任意滑动,在外筒的外周设有多个周向布置与连通孔配合的分离孔,所述的分离孔左侧为筛网状的固液分离部,优点是,避免了物料的多次转移导致回收操作的效率降低,同时也避免了物料转移过程中带来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旧锂电池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和动力蓄电池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动力蓄电池包括铅酸蓄电池、镍氢动力电池和锂离子动力电池,其中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循环特性的锂离子动力电池,被誉为未来动力蓄电池的最佳发展方向,随着电子电器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以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不断提升,必将导致废旧锂电池的数量急剧增加,废旧锂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金属锂和钴,由于锂属于稀有金属,钴被界定为战略金属,这些稀缺资源如果不加以回收利用,势必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废旧锂电池的资源化利用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
锂电池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电池外壳(钢壳/铝壳,软壳);(2)正极活性物质;(3)隔膜—一种特殊的复合膜;(4)负极;(5)有机电解液;(6)金属集流体(铜镍)。这些组成中,一般而言,各元素的分布大致如下:5-25%的钴和镍,14%的铜、4.7%的铝、2.5%的铁和0.1%的锂,15%的有机物等,另外还含有少量的有机电解液、电解质等,这些组成中,大部分物质都有循环利用的价值,还有一些事对环境有危害的物质,比如电解液,大都是挥发性有毒有机物,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危害。
在废旧锂电池的正极材料的有价元素的回收方面的研究中,现有技术多采用加入还原剂(如双氧水、Na2SO3)浸出钴、锂,而在浸取前先需要对正极材料进行破碎,浸取后加入各种反应物进行反应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过滤操作进行固液分离操作。因此,现有技术中回收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的设备较多,在反应物的转移过程中会有泄露或污染的问题。在现有文献CN 207038658 U公开了一种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回收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但在粉碎结构通过单辊粉碎不能满足现有工序的粉碎度要求且工件容易因为金属冲击而损坏,增加维修成本,另外该技术方案中缺少固体废料去料的手段,不能满足自动化生产的要求。因此,设计一款适用于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回收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江市联邦金属化工有限公司,未经阳江市联邦金属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538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