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下桥对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53648.7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17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杜润杰;刘子忠;刘甲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九州动脉隧道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73 | 分类号: | E02D29/073;E02D2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管道 阴角 本实用新型 对接系统 施工周期 阳角 千斤顶 定位作用 对接工艺 接头接触 隧道腔体 准确度 止水带 水压 沉管 管头 滑槽 预设 止水 下沉 运送 节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下桥对接系统,包括:阴角接头和阳角接头,分别设置在每段水下管道的两端管头处;每段水下管道设置在所述水下承台上;其中,当前段水下管道的阴角接头起到沉放过程中的导向及定位作用;在下一段水下管道沉放过程中,阳角接头在沉放过程中,与当前段水下管道的阴角接头接触,起到滑槽的作用,以在当前段水下管道和下一段水下管道的沉放过程中实现导向及定位,使其按预设准确度沉放到位。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大型沉放船进行运送与管节水下沉放、利用水下千斤顶及隧道腔体两侧水压完成对接、利用止水带进行止水的沉管沉放对接工艺存在施工周期长的问题,达到缩短施工周期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下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桥对接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水下桥对接接头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跨越江河和海峡的交通运输逐渐增多。为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时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解决大面积水域的航运等问题,水下隧道技术应运而生。水下隧道主要的施工工艺有沉管法、矿山法和盾构法。
沉管法隧道线路总长较矿山法和盾构法隧道显著缩短,管节断面形状选择灵活,施工时各工序可平行作业,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同时预制管节的质量控制精度较高,因此,水下桥管道隧道在很多情况下占有明显优势,已成为最经济合理的水下穿越方案。
但现有沉管技术仍有不足之处,其中:
沉管沉放对接是整个沉管隧道水下施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现行主要的沉放是利用大型沉放船进行运送与管节水下沉放,对接方案为利用水下千斤顶及隧道腔体两侧水压完成对接,防水主要由GINA和OMEGA两道防护。但是在施工与操作上需要庞大的设备进行辅助,在周期与成本上都存在巨大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水下桥对接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大型沉放船进行运送与管节水下沉放、利用水下千斤顶及隧道腔体两侧水压完成对接、利用止水带进行止水的沉管沉放对接工艺存在施工周期长的问题,达到缩短施工周期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下桥对接系统,包括:水下管道、水下承台、阴角接头和阳角接头;其中,所述阴角接头和所述阳角接头,分别设置在每段所述水下管道的两端管头处;每段所述水下管道设置在所述水下承台上;其中,当前段所述水下管道的阴角接头起到沉放过程中的导向及定位作用;在下一段所述水下管道沉放过程中,阳角接头在沉放过程中,与当前段所述水下管道的阴角接头接触,起到滑槽的作用,以在当前段所述水下管道和下一段所述水下管道的沉放过程中实现导向及定位,使其按预设准确度沉放到位。
可选地,所述阴角接头和所述阳角接头,均采用钢板加工制作成设定结构,并与所述水下管道固定设置;所述设定结构,包括:沉放导向斜面以及沉放导向定位卡槽;其中,所述沉放导向斜面,用于起到沉放导向作用;所述沉放导向定位卡槽,用于起到沉放导向定位作用;所述沉放导向斜面沿所述水下管道的轴向方向进行沉放导向;所述沉放导向定位卡槽具有轴向和径向两个方向的导向面,两个方向的导向面分别起到导向定位作用。
可选地,还包括:预紧力索;所述预紧力索,与相应段所述水下管道配合设置,用于在当前段所述水下管道和下一段所述水下管道的沉放的过程中实现定位后,对当前段所述水下管道和下一段所述水下管道进行拉紧,实现当前段所述水下管道和下一段所述水下管道的密封。
可选地,还包括:管道外箍;所述管道外箍与所述水下承台固定设置,用于使相应段所述水下管道沉放到位后,安装所述管道外箍至所述水下承台,通过水下浇筑现浇混凝土,实现当前段所述水下管道和下一段所述水下管道的完全密封;待所述现浇混凝土凝固后,所述管道外箍能够被拆卸以重复使用。
可选地,所述水下管道,其前后端分别设置有隔水墙,以防止沉放过程中水进入所述水下管道内部;待全部沉放完毕,相邻两段所述水下管道的接头完全密封后,打通相应段所述水下管道的隔水墙,以完成所有所述水下管道的管段沉放及对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九州动脉隧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九州动脉隧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536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