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同侧鼻孔留置胃管及鼻肠管的固定带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345960.1 | 申请日: | 2018-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92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丽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丽媛 |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 地址: | 5284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带 导流管 鼻孔 套块 留置胃管 鼻肠管 分流管 圈凸环 插块 同侧 凸块 增阻 本实用新型 等距设置 患者颈部 连接插块 连接套块 流体通过 内侧表面 上端固定 同步输送 蜂鸣器 滑动 胃部 卡接 旋阀 皮肤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侧鼻孔留置胃管及鼻肠管的固定带,包括固定带、插块、套块、导流管、分流管和蜂鸣器,所述固定带内侧表面等距设置有多个增阻凸块,其中固定带一端固定连接插块,另一端固定连接套块;所述套块一侧设置有导流管,导流管上端固定连接有接头,导流管上部设有两圈凸环,两圈凸环之间卡接有限位条。该固定带利用导流管供从药物或者辅食等流体通过,分流管和导流管实现对鼻孔和胃部以及鼻肠的同步输送功能,利用旋阀同时控制二者的流量,操作简单有效,同时通过插块和套块配合实现将固定带固定于患者颈部,利用增阻凸块增大固定带内侧与皮肤的摩擦力,防止滑动,大大提高了导流管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工具,具体是一种同侧鼻孔留置胃管及鼻肠管的固定带。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疗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利用到各种导管,通过导管连通患者鼻孔、胃部以及肠部为患者提供药物或者食物等。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适用于不能由口进食的病人,在针灸科主要针对脑血管病急性期病人,常用于昏迷、假性球麻痹导致的吞咽困难和食管癌后期等不能自行进食的病人。
目前现有的同侧鼻孔留置胃管及鼻肠管大多通过粘带将各类管粘于患者皮肤处,由于患者在病发时难免变换动作,导致导管脱落等问题,固定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侧鼻孔留置胃管及鼻肠管的固定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同侧鼻孔留置胃管及鼻肠管的固定带,包括固定带、插块、套块、导流管、分流管和蜂鸣器,所述固定带内侧表面等距设置有多个增阻凸块,其中固定带一端固定连接插块,另一端固定连接套块;所述套块一侧设置有导流管,导流管上端固定连接有接头,导流管上部设有两圈凸环,两圈凸环之间卡接有限位条;所述导流管侧边连通并固定有分流管,导流管下部转动连接有旋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带靠近插块处设置有蜂鸣器,蜂鸣器下部电性连接导线,导线下部连接按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带后部外侧固定连接有电源盒,电源盒内嵌合有电池套,电池套后侧开设有两个凹槽,电池套电性连接蜂鸣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带内侧固定连接有感应器,感应器信号连接显示屏,显示屏固定于固定带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带采用软质橡胶材质所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插块上固定连接有三个横向的插齿,套块上开设有三个对应的套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条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胶块与固定带外表面粘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固定带利用导流管供从药物或者辅食等流体通过,分流管和导流管实现对鼻孔和胃部以及鼻肠的同步输送功能,利用旋阀同时控制二者的流量,操作简单有效,同时通过插块和套块配合实现将固定带固定于患者颈部,利用增阻凸块增大固定带内侧与皮肤的摩擦力,防止滑动,大大提高了导流管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同侧鼻孔留置胃管及鼻肠管的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同侧鼻孔留置胃管及鼻肠管的固定带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同侧鼻孔留置胃管及鼻肠管的固定带中电源盒和电池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带;2-增阻凸块;3-插块;4-插齿;5-套块;6-套孔;7-导流管;8-分流管;9-旋阀;10-接头;11-凸环;12-限位条;13-固定胶块;14-蜂鸣器;15-导线;16-按钮;17-感应器;18-显示屏;19-电源盒;20-电池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丽媛,未经李丽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459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