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透光防水的双玻光伏屋顶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44002.2 | 申请日: | 201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84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梁吉连;包文龙;江伟;杨松;周承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3/28 | 分类号: | E04D3/28;E04D3/38;E04D13/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5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玻 透光组件 背轨 矩形管 防水 屋顶 透光 光伏 压块 左右对称结构 承重作用 螺栓 结构胶 双面贴 直线形 房梁 纵横交错 拼接 填充 平行 穿过 | ||
一种透光防水的双玻光伏屋顶,采用纵横交错的矩形管作为起承重作用的房梁;采用相互拼接的双玻透光组件作为屋顶;所述双玻透光组件边缘为直线形,与矩形管边缘平行;所述矩形管上设有用于固定双玻透光组件的背轨,所述背轨为左右对称结构,中间通过压块固定连接;采用螺栓穿过所述压块将背轨固定在矩形管上;背轨两端通过双面贴与双玻透光组件边缘固定,中间填充结构胶用于加固背轨与双玻透光组件的连接;相邻双玻透光组件之间进行防水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透光防水的双玻光伏屋顶。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是未来的清洁发电方式之一,对于改善环境推进能源升级与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应用,我国也在出台各种政策和措施来推进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光伏组件发电依靠太阳光的照射,发电规模的大小与光伏组件的面积正相关,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应用依赖于光伏组件大面积的安装,我国人口较多,可供安装光伏组件的土地资源匮缺,依照国外的经验,将光伏发电与建筑结合能解决光伏发电安装的面积问题,这一方案在我国也取得了一些应用,其具体方式一般为在现有的建筑物顶上进行光伏组件的安装,实际应用中大部分采用是常规组件(背板加边框)直接在屋顶上面铺设,这种安装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光伏发电的空间问题,但存在不美观,不防水等问题,不具备防水功能会导致光伏组件老化严重,缩短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光伏屋顶不防水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透光防水的双玻光伏屋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透光防水的双玻光伏屋顶,采用纵横交错的矩形管作为起承重作用的房梁;采用相互拼接的双玻透光组件作为屋顶;所述双玻透光组件边缘为直线形,与矩形管边缘平行;所述矩形管上设有用于固定双玻透光组件的背轨,所述背轨为左右对称结构,中间通过压块固定连接;采用螺栓穿过所述压块将背轨固定在矩形管上;背轨两端通过双面贴与双玻透光组件边缘固定,中间填充结构胶用于加固背轨与双玻透光组件的连接;相邻双玻透光组件之间进行防水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相邻双玻透光组件之间通过密封胶和泡沫条进行防水固定,相邻双玻透光组件四周填充密封胶,密封胶的中间加入泡沫条。
进一步地,安装在屋顶最外侧的双玻透光组件的外沿伸出房梁,贴合外沿的边缘安装有圆弧形导流槽。
进一步地,所述双玻透光组件,包括第一玻璃基片、第一层EVA胶膜、晶硅片、第二层EVA胶膜以及第二玻璃基片;所述第一玻璃基片、第一层EVA胶膜、晶硅片、第二层EVA胶膜以及第二玻璃基片从上到下依次贴合设置,每一层的边缘均采用密封防水的直线形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玻璃基层为2.0~5.0mm的光伏压花玻璃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玻璃基层表面镀有增透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玻璃基层和第二玻璃基层的内侧边缘预涂敷有丁基胶,形成封闭的防水封边,所述第一层EVA胶膜和第二层EVA胶膜的尺寸小于该防水封边的尺寸,所述晶硅片的尺寸小于第一层EVA胶膜和第二层EVA胶膜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屋顶采用双玻透光组件,通过背轨将双玻透光组件与房梁固定,相邻双玻透光组件之间进行防水固定,在保证防水的同时,外观也比较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矩形管与双玻光伏屋顶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玻透光组件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440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