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次注浆小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43999.X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40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邓兆宁;陈宏斌;田世雄;杨浓郁;王永刚;路军富;凌森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长达路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李鹏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管体 外管体 注浆孔 管壁 注浆 二次注浆 小导管 本实用新型 单排 管帽 注浆孔注浆 环形空腔 水平状态 同轴心线 注浆装置 锥形尖 朝上 小管 连通 堵住 隧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注浆装置,具体为一种二次注浆小导管,包括外管体、内管体,所述的外管体、内管体同轴心线安装,外管体、内管体之间留有环形空腔;外管体水平状态时候,朝上的管壁的一侧为上侧,相反一侧管壁为下侧,所述的外管体的管壁上侧设有多个上部注浆孔,下侧设有单排注浆孔;所述的内管体的管壁上多个注浆孔,每个注浆孔分别通过注浆小管与每个上部注浆孔连通;外管体前端连接锥形尖管,内管体后端设有管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二次注浆小导管先将内管体完全堵住,从外管体下侧的单排注浆孔第一次注浆;打开内管体的管帽,从上部注浆孔注浆,两次注浆形成稳定的注浆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注浆装置,具体为一种二次注浆小导管。
背景技术
在隧道的开挖过程中,常会遇到地层颗粒物质松散,突水突泥等情况,从而导致开挖后围岩失稳。因此需要采用超前小导管对松散围岩进行注浆加固,用于保障开挖过程中的安全和围岩的稳定。超前小导管的注浆加固,主要是通过小导管上的梅花状注浆孔将浆液扩散至松散围岩当中,利用浆液固结围岩,形成稳定的结石体,连同小导管形成稳定的固结拱圈。但是在松散围岩(如砂卵石层)地层开挖隧道过程中,由于底部开挖,使得底部围岩受扰动,存在土体更加松散,孔隙更大。在注浆加固过程中,浆液受重力影响,且底部土体更加松散,导致浆液均向下扩散,小导管上部浆液较少,无法形成稳固的注浆加固圈。
为解决此类注浆问题,需进行二次注浆,一次注浆主要用于堵住浆液向下扩散的孔隙通道,一次注浆完毕后,进行二次注浆,由于一次注浆时已将向下的浆液扩散通道堵住,加压注浆后,浆液会向上和周围扩散。但是由于传统小导管只能进行一次注浆,在一次注浆后,浆液浆充满小导管,因此无法进行二次注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隧道超前支护上可进行二次注浆的小导管,用于解决传统小导管只能进行一次注浆,且在松散围岩注浆过程中,浆液无法在小导管周围均有扩散,不能形成稳定的加固圈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二次注浆小导管,其包括外管体、内管体,所述的外管体、内管体同轴心线安装,外管体、内管体之间留有环形空腔;外管体水平状态时候,朝上的管壁的一侧为上侧,相反一侧管壁为下侧,所述的外管体的管壁上侧设有多个上部注浆孔,下侧设有单排注浆孔;
所述的内管体的管壁上多个注浆孔,每个注浆孔分别通过注浆小管与每个上部注浆孔连通;
外管体前端连接锥形尖管,内管体后端设有管帽。
所述的上部注浆孔有多排,每排纵向的分布在外管体的管壁上侧。
所述的单排注浆孔纵向的分布在外管体的管壁的下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二次注浆小导管先将内管体完全堵住,从外管体下侧的单排注浆孔第一次注浆;打开内管体的管帽,从上部注浆孔注浆,两次注浆形成稳定的注浆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管体上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管体下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管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二次注浆小导管,其包括外管体1、内管体2,所述的外管体1、内管体2同轴心线安装,外管体1、内管体2之间留有环形空腔;如图2和3所示,外管体1水平状态时候,朝上的管壁的一侧为上侧,相反一侧管壁为下侧,所述的外管体1的管壁上侧设有多个上部注浆孔3,下侧设有单排注浆孔4;所述的单排注浆孔4纵向的分布在外管体1的管壁的下侧。单排注浆孔4开口向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长达路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理工大学,未经甘肃长达路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439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