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配电网指标结构信息识别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42077.7 | 申请日: | 201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99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付冠辉;晋伟平;何盎;杨维祥;聂波;肖贵华;杨鸣;彭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志文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5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器件 检测系统 壳体 配电网 结构信息 冷却腔室 蛇形水管 分隔板 腔室 竖向 本实用新型 降温效率 内部设置 内腔分隔 散热风扇 使用寿命 水冷方式 储水箱 主腔室 内壁 水泵 保证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电网指标结构信息识别检测系统,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竖向分隔板(5),所述竖向分隔板(5)将所述壳体(1)的内腔分隔为两个腔室,分别为主腔室(6)和冷却腔室(7);所述冷却腔室(7)中安装储水箱(8)、水泵(9)、第1蛇形水管(10)以及散热风扇(11);所述主腔室(6)的至少一个内壁安装第2蛇形水管(12)。优点为:采用水冷方式对检测系统的电子器件进行降温,不仅降温效率高,保证电子器件的长期、持续使用;而且,可有效杜绝外部灰尘与电子器件接触,保证了电子器件工作环境,从而全面延长检测系统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网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网指标结构信息识别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配电网是由架空线路、电缆、杆塔、配电变压器、隔离开关、无功补偿器及一些附属设施等组成的,是在电力网中起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配电网路庞大复杂、分支多、设备数量多,因此,为保证配电网的安全、稳定和长期运行,需要对配电网指标结构信息,即配电网实时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和监测。
现有的配电网指标结构信息识别检测终端主要存在以下不足:由于检测终端需要长期持续运行,因此,运行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从而导致检测终端常常工作于高温状态,降低了检测终端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电网指标结构信息识别检测系统,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电网指标结构信息识别检测系统,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部安装电线夹(2);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各安装左支撑夹臂(3)和右支撑夹臂(4);所述左支撑夹臂(3)和所述右支撑夹臂(4)分别用于夹到电线上;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竖向分隔板(5),所述竖向分隔板(5)将所述壳体(1)的内腔分隔为两个腔室,分别为主腔室(6)和冷却腔室(7);所述冷却腔室(7)中安装储水箱(8)、水泵(9)、第1蛇形水管(10)以及散热风扇(11);所述主腔室(6)的至少一个内壁安装第2蛇形水管(12);所述储水箱(8)的出水端通过所述水泵(9)与所述第1蛇形水管(10)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1蛇形水管(10)的出水端与所述第2蛇形水管(12)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2蛇形水管(12)的出水端连接到所述储水箱(8)的进水端;并且,所述冷却腔室(7)的侧壁安装所述散热风扇(11);所述冷却腔室(7)的侧壁具有散热孔(13),所述冷却腔室(7)的侧壁的外部安装过滤网(14);所述主腔室(6)为密闭腔室,所述主腔室(6)的内部安装用于进行配电网指标结构信息识别检测的PCB电路板(15)。
优选的,所述电线夹(2)包括左夹头(2.1)和右夹头(2.2);所述左夹头(2.1)和所述右夹头(2.2)扣合连接固定后,在中心形成电线安装通孔,所述电线安装通孔的孔内设置弹性垫圈(2.3)。
优选的,所述PCB电路板(15)集成安装有单片机、A相电流互感器、B相电流互感器、C相电流互感器、A相电压互感器、B相电压互感器、C相电压互感器、气象检测器、A/D采样电路、信号隔离电路、信号放大电路、有源滤波电路、无线信号收发器和供电电源;所述A相电流互感器、所述B相电流互感器、所述C相电流互感器、所述A相电压互感器、所述B相电压互感器和所述C相电压互感器的输出端均连接到所述A/D采样电路的输入端;所述A/D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A/D采样电路、所述信号隔离电路、所述信号放大电路和所述有源滤波电路后,连接到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所述气象检测器、所述无线信号收发器和所述供电电源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电网指标结构信息识别检测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采用水冷方式对检测系统的电子器件进行降温,不仅降温效率高,保证电子器件的长期、持续使用;而且,可有效杜绝外部灰尘与电子器件接触,保证了电子器件工作环境,从而全面延长检测系统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志文,未经郑志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420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