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智能识别的停车桩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39919.3 | 申请日: | 201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30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零壹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42 | 分类号: | E04H6/42;E01F13/04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柱 智能识别 停车 挡柱 液压推杆 移动槽 多节 内壁 本实用新型 对称固定 监控手段 内壁顶部 启动信号 停车费用 承力台 开口处 螺纹槽 支撑盘 垫圈 滑块 套接 升降 开口 智能 管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识别的停车桩。该基于智能识别的停车桩,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顶部的一端套接有支撑盘,所述固定柱顶部的正中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固定连接有限位垫圈,所述固定柱内壁底部的正中固定连接有多节液压推杆,所述固定柱内壁的四侧开设有螺纹槽,所述固定柱顶部的正中设置有挡柱,所述挡柱两侧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挡柱底部的正中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壁顶部的正中固定连接有承力台。该基于智能识别的停车桩,可以通过监控手段,为多节液压推杆提供启动信号,使挡柱完成升降,对停好的车辆进行管理,防止车辆未缴费便驶离,解决了现有的智能停车桩不能完整收取停车费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停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智能识别的停车桩。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智能停车桩主要采用地磁和视频桩两种技术。地磁感应设置在车位中间,有车驶入车位即可进行监测,它的稳定性高、安装便捷,缺点是还需配合人工拍照留证。视频桩则设置在车位的某个角,视频监测车辆驶入驶出,能自动完成车辆停放和自助缴费,但造价高昂。在设立这两种停车桩以后,因为无人管理的缘故,有很多车辆未缴费便开离,带来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识别的停车桩,解决了现有的智能停车桩不能完整收取停车费用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智能识别的停车桩,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顶部的一端套接有支撑盘,所述固定柱顶部的正中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固定连接有限位垫圈,所述固定柱内壁底部的正中固定连接有多节液压推杆,所述固定柱内壁的四侧开设有螺纹槽,所述固定柱顶部的正中设置有挡柱,所述挡柱两侧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挡柱底部的正中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壁顶部的正中固定连接有承力台,所述承力台的内腔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四侧的底部开设有环形转动槽,所述承力台底部的正中开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处固定连接有限位盘,所述挡柱一侧面的顶部开设有第三开口,第三开口处固定连接有密封垫圈,所述挡柱一侧面的顶部设置有保护罩,所述挡柱顶部的正中活动连接有密封盖,所述挡柱的内腔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之间设置有监控器。
优选的,所述支撑盘与固定柱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贯穿地面的顶部并延伸至地面的内部,所述支撑盘贯穿地面的顶部并延伸至地面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挡柱的底部贯穿限位垫圈并延伸至固定柱的内部,所述挡柱与限位垫圈相贴合,所述滑块远离挡柱的一端延伸至螺纹槽的内部并与螺纹槽的内壁相契合。
优选的,所述轴承的外圈贴合承力台内壁的四侧并与承力台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盘的正中开设有连通其顶部和底部的通孔,所述传动轴的底部由通孔延伸至承力台底部的外部,所述限位盘的壁体延伸至环形转动槽的内部并贴合环形转动槽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多节液压推杆的顶部延伸至移动槽的内部,所述传动轴的底部固定连在多节液压推杆顶部的正中。
优选的,所述保护罩贯穿密封垫圈并延伸至挡柱的内部,所述保护罩与密封垫圈相贴合,所述密封盖延伸至挡柱的内部,所述支撑架与挡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监控器与支撑架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多节液压推杆、挡柱、移动槽、密封垫圈、保护罩、密封盖、支撑架、监控器的配合工作,通过监控手段,为多节液压推杆提供启动信号,使挡柱完成升降,对停好的车辆进行管理,防止车辆未缴费便驶离,解决了现有的智能停车桩不能完整收取停车费用的问题;通过设置的螺纹槽、滑块、承力台、轴承、传动轴、环形转动槽、限位盘的配合工作,达到平稳升降挡柱的效果,并为挡柱提董监事的基础,配合多节液压推杆防止挡柱受外力沉降,增强了该基于智能识别的停车桩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零壹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零壹智能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399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搬运汽车的智能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双层回转式存取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