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拆卸地下害虫诱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34899.0 | 申请日: | 201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57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李琼;高家卫;冯璐;李祥;杨子祥;王应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M17/00 | 分类号: | A01M17/00;A01M1/14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曹少华 |
地址: | 650205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胶网 桶身 地下害虫 可拆卸 诱捕器 本实用新型 盖板 卡扣 地下害虫防治 杀虫技术 塑料材料 端边缘 根连接 连接柱 盘安装 柱安装 侧壁 上口 悬挂 农药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杀虫技术领域,具体为可拆卸地下害虫诱捕器,包括盖板、连接柱、桶身、粘胶网、卡扣、诱杀盘,所述的盖板通过四根连接柱安装在桶身的上口,所述的桶身的侧壁上开有有多个诱虫口,桶身下端边缘设有卡扣,所述的粘胶网为U型,粘胶网的边缘挂在所述的卡扣上;诱杀盘安装在桶身的顶部,并且粘胶网悬挂在诱杀盘内,在诱杀盘内,粘胶网下方留有空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拆卸地下害虫诱捕器,为塑料材料,成本低廉,诱杀效果好,操作简单,可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高效,可弥补目前常规地下害虫防治的不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杀虫技术领域,具体为可拆卸地下害虫诱捕器。
背景技术
地下害虫是指主要危害期在土中生活的一类害虫,有蝼姑、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危害刚播下的种子、作物根部、咬食茎组织等,造成地上部分不能正常生长、枯死等。农业生产中,对地下害虫的防治常采用药剂拌种、撒施毒土、地面喷药等方法,这些方法对环境污染严重,而灌水灭虫等方法虽环保、有效,但不宜操作,适用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环保的地下害虫诱捕器。
具体的技术方案为:
可拆卸地下害虫诱捕器,包括盖板、连接柱、桶身、粘胶网、卡扣、诱杀盘,所述的盖板通过四根连接柱安装在桶身的上口,所述的桶身的侧壁上开有有多个诱虫口,桶身下端边缘设有卡扣,所述的粘胶网为U型,粘胶网的边缘挂在所述的卡扣上;诱杀盘安装在桶身的底部,并且粘胶网悬挂在诱杀盘内,在诱杀盘内,粘胶网下方留有空间。
所述的桶身上部分为有细瓶颈结构,所述的诱虫口位于细瓶颈处,下部分为大肚瓶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拆卸地下害虫诱捕器,设有盖板,可减少下风、雨及周围环境对诱杀作用的影响,粘胶网和诱杀盘可灵活取下,使用前将诱杀盘和粘胶网从桶身的卡扣上取下,用刷子在桶身内壁刷上黏胶,在诱杀盘内装好饵料,挂好粘胶网,然后将装满饵料的诱杀盘装上,将其埋放在田间农作物根部附近,使桶身的上口略高于土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拆卸地下害虫诱捕器,为塑料材料,成本低廉,诱杀效果好,操作简单,可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高效,可弥补目前常规地下害虫防治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可拆卸地下害虫诱捕器,包括盖板1、连接柱2、桶身3、粘胶网4、卡扣5、诱杀盘6,所述的盖板1通过四根连接柱2安装在桶身的上口,所述的桶身3的侧壁上开有有多个诱虫口7,桶身3下端边缘设有卡扣5,所述的粘胶网4为U型,粘胶网4的边缘挂在所述的卡扣5上;诱杀盘6安装在桶身3的底部,并且粘胶网4悬挂在诱杀盘6内,在诱杀盘6内,粘胶网4下方留有空间,该空间用于放置诱饵。
所述的桶身3上部分为有细瓶颈结构,所述的诱虫口7位于细瓶颈处,下部分为大肚瓶结构。
使用方法为,诱杀盘6和粘胶网4从桶身3上取下,用刷子在桶身3内壁刷上黏胶,在诱杀盘6内装好饵料,挂好粘胶网4,然后将装满饵料的诱杀盘6装在桶身3底部,将其埋放在田间农作物根部附近,使桶身3的上口略高于土壤。虫子在诱饵的作用下,从桶身3的诱虫口7钻入,被桶身3内壁的黏胶黏住,由于桶身3是上细下粗结构,所以虫子无法爬出去,掉落到桶底落在粘胶网4上,与诱饵隔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348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壁挂式安全蚊香架
- 下一篇:一种农业用除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