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接空冷机组化学水原水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34390.6 | 申请日: | 2018-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8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波;赵玉柱;刘达;张元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17/02 | 分类号: | F01K17/02;F01K1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张狄峰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水 加热表面 换热器 直接空冷凝汽器 汽轮机低压缸 直接空冷机组 本实用新型 水加热装置 管道连接 回水管路 来水管路 凝结水泵 排汽出口 进汽口 进水口管道 进水口连接 凝结水出口 汽轮机效率 火力发电 空冷机组 出水口 地下水 电厂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化学水原水加热装置,属于火力发电领域。直接空冷机组的原水来自地下水,难以高于25℃的最佳原水温度。本实用新型包括直接空冷凝汽器和凝结水泵,其特点在于:还包括原水来水管路、原水回水管路、汽轮机低压缸和原水加热表面式换热器,原水来水管路和原水加热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水口连接,原水加热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水口与原水回水管路连接,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汽出口和原水加热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汽口管道连接,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汽出口也和直接空冷凝汽器的进汽口管道连接,直接空冷凝汽器的凝结水出口与空冷机组凝结水泵的进水口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操作容易,在提升原水温度的同时,提高汽轮机效率与电厂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化学水原水加热装置,属于火力发电领域的节能、节水改造技术。
背景技术
在火力发电厂化学水制水过程中,无论是离子交换法还是膜渗透法,都存在最佳制水温度:采用离子交换法时,与12℃的原水相比,当原水温度为 28℃时,投药量平均降低20%,将原水水温由15~18℃提高到25~35 ℃时,平均周期制水量可增加338.11t,可以明显改善离子交换法的工作效率;水温保持在10℃左右时,低温原水会使得反渗透膜滤孔变小,膜的通水量减小,废水排放量增加,反渗透膜滤孔变小,同时也会造成设备压力上升,对反渗透膜的压力增大,影响到反渗透装置的使用寿命,采用反渗透方法最佳原水水温为25℃左右。
直接空冷机组的原水来自地下水,地下水温度冬季为5℃左右,夏季为15℃左右,难以达到25℃以上的最佳原水温度。目前虽然有直接空冷机组余热利用技术,如公开日为2017年03月22日,公开号为CN206033474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的一种直接空冷机组热回收和水处理装置,以及公开日为2015年04月15日,公开号为CN204267115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利用空冷机组冷源余热的热能回收系统,等等,这些技术均不是用来加热直接空冷机组原水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容易,在提升原水温度的同时,提高汽轮机效率与电厂经济性的直接空冷机组化学水原水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直接空冷机组化学水原水加热装置包括直接空冷凝汽器和凝结水泵,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原水来水管路、原水回水管路、汽轮机低压缸和原水加热表面式换热器,所述原水来水管路和原水加热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原水加热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水口与原水回水管路连接,所述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汽出口和原水加热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汽口管道连接,所述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汽出口也和直接空冷凝汽器的进汽口管道连接,所述直接空冷凝汽器的凝结水回水管路与凝结水泵的出口管道连接,所述直接空冷凝汽器的凝结水出口与空冷机组凝结水泵的进水口管道连接。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表面式换热器回水管路,所述表面式换热器回水管路的一端与原水加热表面式换热器连接,该表面式换热器回水管路的另一端与凝结水泵连接。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化学水原水来水通过原水来水管路进入原水加热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水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一方面可以升高直接空冷机组的化学水原水温度,提高化学水制水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进入直接空冷凝汽器的蒸汽量,可降低空冷凝汽器压力,从而降低机组发电及供电煤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直接空冷机组化学水原水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为原水来水管路、2为原水回水管路、3为汽轮机低压缸、4为原水加热表面式换热器、5为直接空冷凝汽器、6为表面式换热器回水管路、7为凝结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343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以电定热的系统
- 下一篇:具有储能能力的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