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氨酯减震元件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28318.2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45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罗定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众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9/26 | 分类号: | B29C39/26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郑权 |
地址: | 2012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元件 聚氨酯 内嵌 芯杆 模盖 模体 本实用新型 一体成型 定位销 模具 底部凸起 交替排列 生产效率 第一端 可安装 拔出 内孔 上套 凸起 脱模 下端 面具 浇筑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聚氨酯减震元件模具,包括模体、模盖和芯杆;芯杆上套设有交替排列的第一内嵌环和第二内嵌环,第一内嵌环用于辅助第一端与第一端相连的两个聚氨酯减震元件的两个第一扩大部一体成型,第二内嵌环用于辅助第二端与第二端相连的两个聚氨酯减震元件的两个第二扩大部一体成型;芯杆上可安装定位销,定位销用于实现第一内嵌环、第二内嵌环的位置固定,并可拔出芯杆。芯杆的下端固定于模体的底部,模体的底部具有向上凸的底部凸起;模盖的内侧面具有向下凸的模盖凸起。本实用新型能用于生产内孔的两端有两个扩大部的特殊形状聚氨酯减震元件,采用一腔浇筑脱模生产多个聚氨酯减震元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氨酯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特殊形状聚氨酯浇注产品模具。
背景技术
聚氨酯减震元件需借助模具采用浇注工艺生产。对于如图1所示的特殊形状的聚氨酯减震元件1(图1仅显示完整聚氨酯减震元件的一半,完整聚氨酯减震元件为回转体),它的内孔10并非通常的中空圆柱形,而是在内孔10的两端有两个扩大部(即通常所述的内孔有两个大头),图1中两个扩大部的形状不同,位于内孔10第一端11的第一扩大部110的外形呈圆台状且圆台的下底面(直径大)朝外,位于内孔10第二端12的第二扩大部120的外形呈圆柱状且直径大于内孔10直径。因此,该特殊形状的聚氨酯减震元件的模具设计,需兼顾内孔10两端的两个扩大部110、120。图2所示模具结构为图1中聚氨酯减震元件的传统模具结构,包括模体2、芯杆3和模盖4,芯杆3竖直安装于模体2内用以辅助聚氨酯减震元件的内孔10成型,芯杆3与模体2底部的连接处设有辅助第一扩大部110成型的底部凸起21,模盖4的内侧面具有辅助第二扩大部120成型的模盖凸起41。上述的传统模具结构具有以下两个缺陷:1)模具结构的生产效率低,一次只能浇注一个聚氨酯减震元件;2)模具结构的内部空间小,产品重量低于浇注机正常输出范围,生产时需要对浇注机的输出量进行特别的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聚氨酯减震元件模具,用于生产内孔的两端有两个扩大部的特殊形状的聚氨酯减震元件,能够经一腔浇筑脱模生产多个聚氨酯减震元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聚氨酯减震元件模具,包括模体、模盖和芯杆;
所述芯杆上套设有交替排列的第一内嵌环和第二内嵌环;所述第一内嵌环用于辅助第一端与第一端相连的两个聚氨酯减震元件的两个第一扩大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内嵌环用于辅助第二端与第二端相连的两个聚氨酯减震元件的两个第二扩大部一体成型;
所述芯杆的下端固定于所述模体的底部,所述模体的底部具有向上凸的底部凸起;所述底部凸起用于辅助聚氨酯减震元件的第一扩大部或第二扩大部的成型,且所述底部凸起与芯杆最下端的内嵌环(第一内嵌环或第二内嵌环)分别用于辅助第一扩大部和第二扩大部二者之一的成型;比如,芯杆最下端的内嵌环为第一内嵌环,是用于两个第一扩大部的一体成型,则底部凸起用于第二扩大部的成型;芯杆最下端的内嵌环为第二内嵌环,是用于两个第二扩大部的一体成型,则底部凸起用于第一扩大部的成型;
所述模盖的内侧面具有向下凸的模盖凸起;所述模盖凸起用于辅助聚氨酯减震元件的第一扩大部或第二扩大部的成型,且所述模盖凸起与芯杆最上端的内嵌环(第一内嵌环或第二内嵌环)分别用于辅助第一扩大部和第二扩大部二者之一的成型;比如,芯杆最上端的内嵌环为第一内嵌环,是用于两个第一扩大部的一体成型,则模盖凸起用于第二扩大部的成型;芯杆最上端的内嵌环为第二内嵌环,是用于两个第二扩大部的一体成型,则模盖凸起用于第一扩大部的成型。
具体的,所述第一内嵌环的数目为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内嵌环的数目为至少一个。
具体的,所述第一内嵌环和第二内嵌环为等间距交替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众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众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283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P塑料片材成型模具
- 下一篇:一种框架结构式聚氨酯浇注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