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促进伤口粘膜再生的止凝血生物胶水的生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26292.8 | 申请日: | 2018-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20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远;邹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明远 |
主分类号: | B01F9/12 | 分类号: | B01F9/12;B01F15/00;B01F15/06;B01F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宋静娜 |
地址: | 51006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架 溶液瓶 溶解 本实用新型 胶水生产 生产装置 生物胶水 出水口 粘膜 凝血 下层 伤口 流量计 上层 体内 流量控制阀 温度传感器 再生 冷热介质 热介质管 受热均匀 胶水 导热管 进水口 减小 连通 环绕 加工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促进伤口粘膜再生的止凝血生物胶水的生产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架上层和支撑架下层,所述支撑架上层设有至少两个溶液瓶,所述支撑架下层设有与溶液瓶配合使用的溶解瓶,所述溶液瓶的出水口与所述溶解瓶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溶液瓶的出水口设有流量控制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水生产装置通过其结构设计,既能有效减小占地面积,又能方便胶水生产,降低生产成本。该装置中的溶解瓶,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在釜体内安装有环绕的螺旋导热管,配合冷、热介质管可以根据加工需要随时调节釜体内的温度,并且使材料受热均匀,提高了胶水的质量,并设置有流量计,可以科学的将冷热介质混合,以达到需求的温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胶水的生产装置,尤其是一种促进伤口粘膜再生的止凝血生物胶水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胶水,一般是将凝血酶原与纤维蛋白原在相应的溶液中分别混合,分别生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然后在使用时,将凝血酶和纤维蛋白混合,但是凝血酶原与纤维蛋白原需要零下20℃低温储存,而与其他溶液溶解反应时则需要以常温参与反应,因此生物胶水的生产装置需要对温度进行灵活的调控。
此外,双组份胶水需要按照工艺配比充分搅拌均匀,而且要求搅拌过程中不能产生气泡,否则在复合膜的表面会有泡点产生,既影响产品质量又增加废品率。现有技术中的搅拌装置包括一个搅拌棒和一个搅拌桶。其中,搅拌桶固定,搅拌棒转动并对复合胶水进行搅拌混匀。然而此种搅拌装置在工作时,由于搅拌棒在运转过程中会形成涡流并混合了空气,从而产生气泡;如果搅拌速度越快,则混入的气泡越多,如果搅拌速度越慢,则搅拌装置的效率越低。由此可见,现有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温度可调、生产效率高的促进伤口粘膜再生的止凝血生物胶水的生产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促进伤口粘膜再生的止凝血生物胶水的生产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架上层和支撑架下层,所述支撑架上层设有至少两个溶液瓶,所述支撑架下层设有至少两个与溶液瓶配合使用的溶解瓶,所述溶液瓶的出水口与所述溶解瓶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溶液瓶的出水口设有流量控制阀;
所述溶解瓶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内设有螺旋导热管,所述釜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釜体的一侧设置有冷介质管、热介质管、主控器和介质出口管,所述冷介质管和热介质管的内部均设置有电磁阀和流量计,所述釜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釜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棒,所述搅拌棒的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冷介质管和热介质管均与螺旋导热管的进口连接,所述螺旋导热管的出口与介质出口管连接;所述流量计、温度传感器均与主控器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器与电磁阀电性连接,且所述主控器与外部设置的电源连接。
优选地,所述釜体的顶部设有排气口。
优选地,所述出料口设有过滤装置。通过在出料口连接有过滤装置可以将胶水中的杂质过滤出来,保证胶水的质量。
优选地,所述溶解瓶还包括用于驱动搅拌棒转动的一号电机、以及用于驱动溶解瓶转动的二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和二号电机均与主控器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搅拌棒和溶解瓶反方向转动。反方向转动能够消除涡流现象,同时降低搅拌速度,达到减少气泡的产生效果,保证了装置的搅拌效率。
优选地,所述一号电机连接在搅拌棒顶端;在溶解瓶下方设有与二号电机连接的旋转平台,溶解瓶置于所述旋转平台上。
优选地,所述搅拌棒的转动速度大于所述溶解瓶的转动速度。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水生产装置通过其结构设计,既能有效减小占地面积,又能方便胶水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明远,未经陈明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262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豆黄酮生产用混合搅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林业用农药原料混合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