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被动式冷梁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25506.X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31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曹玉龙;谢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瑞德(郑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63 | 分类号: | F24F1/0063;F24F1/0011;F24F13/24;F24F13/22;F24F13/30;F24F13/32;F24F11/84;F24F110/10;F24F110/20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亢志民;王理君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出风口 风机 换热单元 被动式 进风口 冷梁 电能消耗 体内 室内工作环境 本实用新型 壳体顶部 送风风速 悬挂装置 运动噪声 格栅 孔板 体感 室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被动式冷梁,其包括:壳体,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内设换热单元,壳体设有悬挂装置,所述进风口位于壳体顶部,出风口位于壳体底部,出风口处设有格栅或孔板。它壳体内只设有换热单元,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风机,从而消除了风机在工作中产生的运动噪声,有效提高了室内工作环境的安静度,有利于室内人员长时间工作,同时也没有了风机的电能消耗,且送风风速较低,使人员体感较为舒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末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被动式冷梁。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公共建筑、商用建筑和民用建筑中,都需要采用空调设备来控制建筑物内部环境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而现有的中央空调系统中多采用组合式空调箱或风机盘管等末端控制装置,但这些类型的空调末端系统均存在诸多有不足之处:(一)现有的空调末端系统中多采用风机动力单元进行送风,使出风的风速较高,有强烈的吹风感,换热效果不均匀,室内气流组织效果差;(二)现有的空调末端系统由于有风机动力单元的存在,其在运行时的噪音较高,长时间工作用户使用不舒适,体验效果差;(三)现有的空调末端系统中的风机动力单元耗能严重,运行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被动式冷梁,以克服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其壳体内没有机械运动部件不会产生运动噪声。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结构实现的,其包括:壳体,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内设换热单元,壳体设有悬挂装置,所述进风口位于壳体顶部,出风口位于壳体底部,出风口处设有格栅或孔板。
所述换热单元为铜管铝翅片换热器。
所述壳体内设隔板,隔板的一侧腔体为空气对流腔,隔板的另一侧为风道,隔板上设有连通空气对流腔和的通风口。
所述换热单元和壳体的缝隙间设有挡板。
所述悬挂装置为吊耳,或为挂钩,或为L形连接板,或为吊架。
所述壳体内挡板以下设风道。
所述换热单元的供水管处设有环境信息采集单元,环境信息采集单元为温度传感器,或湿度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所述环境信息采集单元连接控制器的数据采集端,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电控阀,电控阀连接供水管。
本实用新型壳体内只设有换热单元,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风机,从而消除了风机在工作中产生的运动噪声,有效提高了室内工作环境的安静度,有利于室内人员长时间工作,同时也没有了风机的电能消耗,且送风风速较低,使人员体感较为舒适。其次,通过设置风道以加强设备内外的空气对流。第三,供水管处设有环境信息采集单元,环境信息采集单元、控制器以及供水管上连接的电控阀配合,从而根据室内温度、湿度情况控制电控阀的启停,不容易在换热单元处产生冷凝水,避免了冷凝水滴落现象的出现,也无需冷凝水接水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包括:壳体1,壳体1设有进风口3和出风口6,进风口3位于壳体1顶部,出风口6位于壳体1底部,出风口6处设有孔板8。孔板8为均匀分布圆孔、椭圆孔、条缝孔或方形孔的平板。壳体1内设换热单元2,所述换热单元2为铜管铝翅片。所述换热单元2和壳体1的缝隙间设有挡板,壳体内挡板以下设风道9,风道9用于形成烟囱效应,从而加强壳体1内外的空气对流。壳体1的四角设有悬挂装置7,悬挂装置7为L形连接板,L形连接板上连接丝杆10的一端,丝杆10的另一端连接在房间顶部的楼板上。
所述换热单元的供水管11处设有环境信息采集单元,环境信息采集单元为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环境信息采集单元连接控制器5的数据采集端,控制器5的控制输出端连接电控阀4,电控阀4连接供水管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瑞德(郑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佛瑞德(郑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255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