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钻杆和钻头之间的内六方连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325052.6 | 申请日: | 2018-08-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87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 发明(设计)人: | 李福连;徐和星;蒋光松;龚涛;马钻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鸿晨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17/046 | 分类号: | E21B17/046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海曙钧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1 | 代理人: | 代宇琛 |
| 地址: | 315032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母接头 通气孔道 公接头 钻头 连接装置 半圆槽 六方段 内六方 钻杆 内六方腔 销孔 连通 本实用新型 插销 开口向上 外腔连通 钻杆连接 钻头连接 喷气管 圆管段 粘土层 下端 钻进 室内 侧面 贯穿 申请 | ||
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了一种钻杆和钻头之间的内六方连接装置,包括用于与钻杆连接的公接头和用于与钻头连接的母接头,公接头包括圆管段和六方段,六方段相对的两个侧面设有两个半圆槽;母接头内部设有一个开口向上的内六方腔室,母接头贯穿有与半圆槽一一对应的两个销孔;公接头的六方段插在母接头的内六方腔室内,每个销孔及对应的半圆槽内设有一个插销;公接头内设有用于与钻杆外腔连通的上通气孔道,母接头内设有与上通气孔道连通的下通气孔道,下通气孔道的下端连通有一个对钻头喷气的喷气管。上述内六方连接装置能够解决钻头钻进粘土层时的糊钻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桩基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钻杆和钻头之间的内六方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桩机,如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机、三轴水泥搅拌桩机等,钻杆和钻头的连接处一般采用法兰盘式或者内六方接头式的连接结构,由于内六方接头的抗扭承载力比法兰盘要大,所以目前多采用内六方接头,也称内六方连接装置。
传统的内六方连接装置包括用于与钻杆连接的公接头和用于与钻头连接的母接头,公接头包括上方的圆管段和下方与圆管段同轴的六方段,六方段相对的(即不相邻)两个侧面设有两个水平向相互平行的半圆槽;母接头内部设有一个开口向上的内六方腔室,母接头贯穿有两个水平向相互平行的销孔,且两个销孔与公接头的两个半圆槽一一对应;公接头的六方段插在母接头的内六方腔室内,以实现公接头和母接头的周向限位;公接头的每个半圆槽和母接头对应的一个销孔内插有一个插销,以实现公接头和母接头高度方向的限位。实际施工中,成孔后还需要经钻杆和钻头向孔内灌浆,这就需要一个注浆管道,注浆管道的结构如下:钻杆内设有中心管,公接头内贯穿有上中心孔,母接头内贯穿有下中心孔,钻头内设有芯管,芯管底部设有喷嘴,上述中心管、上中心孔、下中心孔、芯管和喷嘴相互连通共同构成注浆管道。中心管的管腔构成钻杆的内腔,中心管与钻杆外壁之间的腔室为钻杆的外腔。
但是上述内六方连接装置存在以下缺陷:1、当钻头在下钻过程中遇到粘土时,粘土容易糊在钻头上,即糊钻,降低钻进效率,使其无法正常工作;2、由于钻杆带动钻头在不停转动,所以旋转过程中公接头和母接头之间会有晃动,长期不停的晃动,插销与销孔、半圆槽的插接会越来越松,甚至使插销从销孔和半圆槽内脱离,这样无法正常工作;3、由于公接头的六方段和母接头的内六方腔室密封性不好,存在缝隙,所以在地下水丰富的土层或者地下水压力大的地方,地下水会沿着缝隙进入注浆管道,把浆液稀释,降低了注浆的质量,进而会降低成桩的施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糊钻问题的钻杆和钻头之间的内六方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钻杆和钻头之间的内六方连接装置,包括用于与钻杆连接的公接头和用于与钻头连接的母接头,公接头包括圆管段和六方段,六方段相对的两个侧面设有两个半圆槽;母接头内部设有一个开口向上的内六方腔室,母接头贯穿有与半圆槽一一对应的两个销孔;公接头的六方段插在母接头的内六方腔室内,每个销孔及对应的半圆槽内设有一个插销;公接头内设有用于与钻杆外腔连通的上通气孔道,母接头内设有与上通气孔道连通的下通气孔道,下通气孔道的下端连通有一个对钻头喷气的喷气管。
本实用新型钻杆和钻头之间的内六方连接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和有益效果:
钻杆的外腔、公接头的上通气孔道、母接头的下通气孔道以及朝向钻头的喷气管四者相互连通,共同构成了一条连通的通气管道。当钻头下钻过程中遇到粘土时,利用空压机产生压缩空气,经过通气管道向钻头喷出,从而将糊裹在钻头尖的粘土及时吹掉,这就解决了钻头钻进粘土层时的糊钻问题,提高了钻进效率,保证钻头正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鸿晨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鸿晨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250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