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发送和接收RFID标签的数据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23673.0 | 申请日: | 2018-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22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J·格林德;M·胡姆;S·施罗特;R·维斯塔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依必安派特穆尔芬根有限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德国穆***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圈装置 穿透区 收发器 本实用新型 耦合 发送 电磁屏蔽 读取设备 接收单元 接收数据 双线圈 外壳壁 外部 引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发送和接收RFID标签(8)的数据的设备(1),其中在电磁屏蔽的外壳(4)中引入所述RFID标签(8),在所述外壳(4)的外壳壁(40)中设置穿透区(3)并且其中还设置与所述RFID标签(8)连接的收发器(6),所述收发器被构造为由所述RFID标签(8)经过所述穿透区(3)发送和/或接收数据,其中紧挨着所述穿透区(3)之上或者之下设置有由包括第一线圈装置和第二线圈装置的两个线圈装置(2A、2B)构成的双线圈(2),用于与读取设备的外部接收单元(10)耦合并且用于与所述收发器(6)耦合。本实用新型可以成本有利地、安全地并且也在较长的时间内可靠地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发送和接收尤其是无源RFID标签或RFID存储芯片的数据的设备,所述无源RFID标签或RFID存储芯片安装在被屏蔽的外壳内。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特别是涉及外壳中的所谓的NFC标签。NFC标签是无源RFID标签,所述无源RFID标签通常在13.56Mhz HF(高频)频率范围内工作。针对在微芯片上的频率范围、调制和数据结构的规范由名为NFC论坛的标准化组织来规定。NFC标签,例如以便签、钥匙链、卡片或手链的形式的NFC标签包含微芯片,所述微芯片可以存储一定的数据量。接着,NFC标签可以利用NFC终端设备例如移动电话来读出。不过,NFC标签只能存储少量数据。但是,该数据量足以例如存储唯一的ID或者诸如此类的数据。
实际中,在对存储于布置在屏蔽的外壳中的RFID存储芯片中的数据进行无线数据传输时,总是经常出现包围的外壳壁以及尤其是金属外壳的屏蔽作用干扰数据传输、完全阻止数据传输或者至少只使微弱的(短距离的)信号穿过。为此,有关的现有技术没有提供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来穿过屏蔽的外壳以足够的信号强度发送或接收数据。
在该背景下,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克服之前提到的缺点并且提供一种用于发送和接收尤其是无源RFID标签或RFID存储芯片的数据的设备,所述无源RFID标签或RFID存储芯片安装在屏蔽的外壳中,其中所述设备可以成本有利地、安全地并且也在较长的时间内可靠地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该任务利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特征的设备来解决。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基本思想涉及如下方面:在屏蔽的外壳上提供至少一个具有低屏蔽作用(在下文:穿透区)的区域或者甚至设置穿透孔。优选地,在外壳中也可以设置两个或者更多个这种(也就是说同样的或类似的)穿透孔或穿透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基本思想在于:实现发送/接收单元的针对发送和接收过程产生的电磁通的有针对性的方向作用并且使该电磁通有针对性地传导穿过穿透区或穿过为此设置的穿透孔。
按照本实用新型,为此规定:两个彼此耦合的线圈体彼此放置和/或耦合在电磁屏蔽的外壳中为使得设置在外壳中的穿透区可以被所产生的电磁场穿过,以便这样确保在读取设备(例如智能电话)与RFID转发器之间的通信。
在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规定:两个线圈体彼此布置为使得它们彼此间以及与读取设备和RFID标签耦合。在此,尤其是规定:两个线圈构成一种“磁透镜”,以便使电磁信号聚焦地传导穿过穿透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其中外壳被构造为屏蔽的外壳,优选地被构造为金属外壳,例如马达的金属外壳。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可以规定:两个所提及的线圈体布置在接线盒中或布置在马达上布置的逆变器外壳的盖下面,使得电磁通的取向朝着设置在马达接线盒中的留空部的方向而且这些留空部用于穿透孔。因为马达接线盒普遍具有这种留空部来执行电源供应,所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别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规定:由两个线圈体实现的磁通作用的电磁通的取向有针对性地朝着存在于接线盒中的留空部中的至少一个留空部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依必安派特穆尔芬根有限两合公司,未经依必安派特穆尔芬根有限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236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坯料识别装置
- 下一篇:一种字画防伪防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