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充电系统开发调试仪和充电系统开发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322271.9 | 申请日: | 2018-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72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 发明(设计)人: | 张荣祥;牛小芬;王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苏胜 |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系统 待充电设备 调试仪 便携式充电系统 模拟器 开发装置 调试 本实用新型 充电数据 充电状态 调试器 开发效率 实车测试 通信连接 携带方便 容纳箱 加载 开发 容纳 替代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充电系统开发调试仪和充电系统开发装置,涉及充电系统技术领域,该调试仪包括容纳箱,以及设置在该容纳箱内的待充电设备模拟器和充电系统调试器,该待充电设备模拟器和该充电系统调试器通信连接;该待充电设备模拟器用于模拟待充电设备的充电状态及充电数据;该充电系统调试器用于加载待调试的充电系统,并根据该充电状态和该充电数据对该待调试的充电系统进行调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充电系统开发调试仪和充电系统开发装置,可以替代实车测试环境,摆脱实际场地的局限性,并且携带方便,利于提高充电系统的开发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充电系统开发调试仪和充电系统开发装置。
背景技术
一款新软件的开发,从开发初期的问题定义及规划,到各个阶段的有效进行,整个软件项目的开发需要做到层层相扣。而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开发过程中最后也是关键的一步,其把握着软件质量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软件安全性的保障,还是软件功能性的检验,软件测试都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在软件设计完成之后进行严密的测试,才能发现软件在整个软件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使得软件质量有保障。对于嵌入式产品的开发,调试设备及环境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电动汽车充电产品研发过程中,实测环境对于研发调试起着很大的遏制作用,影响研发效率。笨重的充电产品环境搭建受到电源、安装等很多环境的限制,研发调试中需要用到充电枪状态、电动汽车的BMS信息、终端故障信息以及充电过程中的充电数据等诸多参数,实车才能够满足测试条件,这些都影响了开发效率。并且,调试环境在搭建后不易携带,更换开发环境比较麻烦,不能随意更换调试场地,对实际环境存在一定的约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充电系统开发调试仪和充电系统开发装置,可以替代实车测试环境,摆脱实际场地的局限性,并且携带方便,利于提高充电系统的开发效率。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充电系统开发调试仪,包括容纳箱,以及设置在该容纳箱内的待充电设备模拟器和充电系统调试器,该待充电设备模拟器和该充电系统调试器通信连接;该待充电设备模拟器用于模拟待充电设备的充电状态及充电数据;该充电系统调试器用于加载待调试的充电系统,并根据该充电状态和该充电数据对该待调试的充电系统进行调试。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该待充电设备模拟器包括充电设备模拟控制器和第一串口屏显示模块;该充电系统调试器包括充电系统调试控制器和第二串口屏显示模块。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该充电设备模拟控制器和该充电系统调试控制器通过CAN总线通信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该第一串口屏显示模块包括第一触摸显示屏,该第二串口屏显示模块包括第二触摸显示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该调试仪还包括:直插式电源接口,该直插式电源接口分别与该充电设备模拟控制器和该充电系统调试控制器相连。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该调试仪还包括交直流转换模块,该交直流转换模块与该直插式电源接口相连。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该调试仪还包括人机交互界面,该人机交互界面分别与该电设备模拟控制器和该充电系统调试控制器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222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