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充电装置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21700.0 | 申请日: | 201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60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江长堆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4 | 分类号: | B60L53/14;B60L53/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装置 充电口组件 热管 本实用新型 容纳空间 结合部 充电端子 充电过程 散热效果 使用寿命 外部空间 线缆导体 车身 容纳 侧面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充电装置及车辆,充电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固定在所述车辆的车身上;充电口组件,所述充电口组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侧面且所述充电口组件内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线缆导体与充电端子的结合部;以及热管,所述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结合部相连,所述热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外部空间。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散热效果好,充电过程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充电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充电枪的导线的截面较粗,而与充电枪连接的充电口的导线较细,同时充电枪的散热也很有限,充电口和充电枪接触处的发热,以及充电口中端子和导线压接处的发热,都需要散热冷却,充电枪和充电口长期插接磨损后后形成较大的接触电阻,使发热逐渐加大,枪体的散热是无法解决充电口的发热,同时充电口内部的热量无法有效散出,也就是冷却液无法流到充电口处,充电口内部要求有一定的密封,外露的枪体如有散热口很难满足国标中的防雨水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的散热效果好,充电过程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充电装置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充电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固定在所述车辆的车身上;充电口组件,所述充电口组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侧面且所述充电口组件内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线缆导体与充电端子的结合部;以及热管,所述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结合部相连,所述热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外部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通过热管将线缆导体与充电端子结合部处的热量导出到充电装置外,热管的一端与线缆导体与所述充电端子结合部相连,热管的另一端延伸到外部空间,以将线缆导体与所述充电端子结合部在充电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排出充电装置,降低充电装置的温度,提高充电装置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口组件包括:外壳体;密封骨架,所述密封骨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且所述密封骨架限定出所述容纳空间;其中所述热管的所述一端与所述密封骨架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容纳空间内填充有导热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骨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散热孔,所述导热胶填充到所述散热孔内以与所述热管的所述一端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骨架包括:外端板和内端板,所述内端板和所述外端板间隔设置,所述外端板上设置有供充电端子穿过的第一过孔,所述内端板上设置有供线缆导体穿过的第二过孔;连接筒,所述连接筒设置在所述外端板和所述内端板之间,且所述连接筒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连接筒的筒壁上设置有所述散热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热管的所述一端设置有导热基座,所述导热基座套设在所述连接筒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热基座的内周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散热孔配合的凸起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凸起部的厚度不大于所述散热孔的深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端板的周壁与所述充电口本体之间还设置有密封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壳体包括:充电口本体,所述充电口本体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所述充电口本体具有朝向内侧敞开的开口;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充电口本体上且与所述开口正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板包括:固定板本体,所述固定板本体与所述充电口本体的自由端间隔开;多个固定板支脚,多个所述固定板支脚设置在所述固定板本体上且与所述充电口本体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217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轨道交通供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口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