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陶瓷泥浆罐管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19206.0 | 申请日: | 2018-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19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赵祥启;赵祥来;邢树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贺祥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7/00 | 分类号: | B28B17/00;F17D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3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泥浆罐 上浆 连体阀 连通 加压管 管路系统 新型陶瓷 备用管 常闭 注浆 接管 并列设置 端口连通 高压设备 工作效率 新型系统 占用空间 密封性 溢流阀 漏气 漏浆 制作 | ||
一种新型陶瓷泥浆罐管路系统;模型上浆加压管和常开溢流阀并列设置于所述泥浆罐的一侧;常闭备用管、模型上浆接管、泥浆罐上浆管和泥浆罐上浆加压管设置于所述泥浆罐的另一侧;第一连体阀的一号端口与泥浆罐连通、二号端口与常闭备用管连通;第二连体阀的一号端口与泥浆罐上浆加压管连通、二号端口与泥浆罐上浆管连通;第一连体阀和第二连体阀的三号端口分别与模型上浆接管的两个端口连通。本新型系统简单,方便安装,制作成本低,占用空间小;密封性强,安全可靠,工作效率大大提升;提高注浆速度及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高压设备在注浆过程中存在的漏浆、漏气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路控制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陶瓷厂高压成型设备用新型陶瓷泥浆罐管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陶瓷生产企业的高压成型机设备注浆、气压巩固管道较多,管路繁琐复杂,而且因为管道都是单独且直接与泥浆罐连通,管道多且杂,发生漏浆、漏气的机会较多,因为管道的泄漏造成的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因管道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现象一直是各大陶瓷企业比较头痛的问题点,工人维修、更换设备的同时又影响了生产进度,降低了生产效率,难以实现陶瓷厂的自动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高压注浆过程中注浆、巩固管道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提供一种注浆管道集中化、密封性强、安全可靠、减少操作及维修人员走动范围的新型陶瓷泥浆罐管路系统。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陶瓷泥浆罐管路系统,包括与泥浆罐连通的模型上浆加压管、模型上浆接管、泥浆罐上浆管和泥浆罐上浆加压管,还包括常闭备用管、常开溢流阀、第一连体阀和第二连体阀;
所述模型上浆加压管和常开溢流阀并列设置于所述泥浆罐的一侧;
所述常闭备用管、模型上浆接管、泥浆罐上浆管和泥浆罐上浆加压管设置于所述泥浆罐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连体阀和第二连体阀分别为三通型阀门;模型上浆接管为三通型接管;
第一连体阀的一号端口与泥浆罐连通、二号端口与常闭备用管连通;
第二连体阀的一号端口与泥浆罐上浆加压管连通、二号端口与泥浆罐上浆管连通;
第一连体阀和第二连体阀的三号端口分别与模型上浆接管的两个端口连通。
模型上浆接管、泥浆罐上浆管、泥浆罐上浆加压管和常闭备用管通过第一连体阀和模型上浆接管串联在一起。
泥浆罐上浆加压管、常闭备用管、模型上浆接管和模型上浆加压管上分别设置有阀门。
泥浆罐先进行上浆,第一连体阀和第二连体阀打开,常闭备用管、模型上浆接管上的阀门关闭,通过泥浆罐上浆管将泥浆注入泥浆罐;同时泥浆罐上浆加压管上的阀门打开,当常开溢流阀溢流后停止注浆;高压注浆前,泥浆罐上浆管、泥浆罐上浆加压管、第二连体阀、常闭备用管关闭;同时第一连体阀、模型上浆加压管、模型上浆接管打开,模型上浆加压管打开接入高压气体进行压力注浆;完成泥浆罐自动储浆放浆的一个过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浆和注浆管道系统简单,方便安装,制作成本低,占用空间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注浆管道集中化,密封性强,安全可靠,减少操作及维修人员走动范围;工作效率大大提升;提高现有高压产品注浆速度及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解决高压注浆过程中注浆、巩固管道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诸多弊端,简单可靠,减少管道数量,降低高压设备在注浆过程中存在的漏浆、漏气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常开溢流阀1,模型上浆加压管2,泥浆罐3,第一连体阀4,常闭备用管5,模型上浆接管6,第二连体阀7,泥浆罐上浆管8,泥浆罐上浆加压管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贺祥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唐山贺祥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192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