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血监测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17656.6 | 申请日: | 201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781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朱永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永光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1/16;A61B5/0205;A61B5/1455;G08B21/04;G08B25/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伍传松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带 人体接触感应 感应器 监测主机 监测报警装置 输血 本实用新型 报警单元 拆下 报警信号通知 感应器检测 报警信号 电性连接 可拆卸的 人体接触 输血过程 拔出 渗血 针头 发送 医护 血液 检测 安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血监测报警装置,包括用于包裹输血部位的固定带和监测主机,所述固定带接触人体的一面设置有可拆卸的人体接触感应器和漏血感应器,所述监测主机内设置有MCU和报警单元,所述人体接触感应器、漏血感应器、报警单元皆与MCU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在固定带上设置有人体接触感应器和漏血感应器,人体接触感应器检测固定带是否与人体接触,防止病人私自拆下固定带拔出针头,当病人私自拆下固定带时,监测主机通过人体接触感应器判断固定带离开人体则发出报警信号;漏血感应器检测是否有渗血、漏血的情况出现,MCU判断漏血感应器粘上血液后发送报警信号通知医护人员,保证了病人输血过程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血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输血监测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输血或者血液透析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血路通道,目前中心静脉置管已成为临床上建立血管通路的重要方法,中心静脉置管的置管途径主要有颈内静脉、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完成股静脉置管后,通常是用固定带将留在体外的导管进行固定。
目前在输血的临床实践中存在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因为长时间透析造成输血部位肿胀产生渗血,输血过程因为病人/护士疏于观察,或者输血部位被固定带等物体包裹住无法及时观察导致漏血情况没有被发现,提高了感染的风险,影响病人健康;第二个问题是部分病人因为输血过程中的不适感,私自拆下固定带拔出针头或者直接拔出针头产生的漏血现象;第三个问题是病人因翻身或其他意外导致的针头位移产生的漏血;以上几种情况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会对危机病人的生命,目前尚没有解决以上集中问题的输血监测报警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于渗血漏血、以及病人私自拆下固定带拔出针头的情况均可以发出警报的输血监测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输血监测报警装置,包括:用于包裹输血部位的固定带和监测主机,所述固定带接触人体的一面设置有可拆卸的人体接触感应器和漏血感应器,所述监测主机内设置有MCU和报警单元,所述人体接触感应器、漏血感应器、报警单元皆与MCU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漏血感应器包括湿敏传感器T1、若干三极管、若干电阻、若干电容和二极管,所述湿敏传感器T1的一端通过电阻R1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性连接,湿敏传感器T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2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性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电性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4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集电极分别与MCU电性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设置有电容C2,二极管D1的正极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之间设置有电容C1。
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之间设置有可变电阻RP,以用于调节触发漏血感应的灵敏度。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带的一端设置有磨毛面,另一端设置有与磨毛面对应的刺毛面,所述磨毛面与刺毛面配合使固定带固定带两端可拆卸粘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带上设置有内置磁铁的人体接触感应器放置区和漏血感应器放置区,所述人体接触感应器和漏血感应器皆采用背面为金属的贴片式传感器,以用于吸附在对应的放置区内。
进一步的,所述人体接触感应器和漏血感应器通过导线与监测主机内的MCU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单元包括与MCU电性连接的蜂鸣器和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发送远程报警信号。
进一步的,还包括血氧心率检测夹套,所述血氧心率检测夹套通过导线与MCU电性连接以用于发送血氧和心率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永光,未经朱永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176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止液输液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儿科护理的输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