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镜头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17233.4 | 申请日: | 201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36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韦传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11/00 | 分类号: | G03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王刚;龚敏 |
地址: | 新加坡卡文迪*** | 国省代码: | 新加坡;SG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镜头模组 通光孔 垫圈 遮光片 遮光部 镜片 镜筒 镜片组 物侧 承载 本实用新型 光轴方向 同心度 杂散光 自承载 抵接 叠置 像侧 圆度 收容 延伸 贯穿 吸收 | ||
一种镜头模组。镜头模组包括镜筒、收容于镜筒内的镜片组和第一垫圈,镜片组包括自镜头模组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叠置的若干个镜片,第一垫圈夹设在相邻两个镜片之间,第一垫圈包括承载部以及自承载部向镜头模组的光轴方向延伸的遮光部,承载部分别与该相邻两个镜片以及镜筒抵接,遮光部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一通光孔,遮光部包括靠近物侧的一平面,镜头模组还包括设置有第二通光孔的遮光片,遮光片放置在平面上,且遮光片与第一垫圈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通过所设置的遮光片,可以吸收减少一部分杂散光。此外,对于第二通光孔,其尺寸规格可以更容易更换,该第二通光孔的圆度和同心度较现有技术中单纯采用垫圈的第一通光孔更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及具有摄影功能的电子产品的兴起,光学摄像头模组被广泛地应用在各式产品中,为了配合目前电子产品体积越来越小的趋势,镜头模组的体积也必须朝着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镜头模组100包括镜筒110、收容于所述镜筒110内的镜片组120和第一垫圈130,所述镜片组120包括自所述镜头模组100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叠置的若干个镜片P,所述第一垫圈130夹设在相邻两个所述镜片P之间,所述第一垫圈130包括承载部131以及自所述承载部131向所述镜头模组100的光轴方向延伸的遮光部132,所述承载部131分别与该相邻两个所述镜片P以及所述镜筒110抵接,并且,所述遮光部132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一通光孔132a。
但是,上述结构的镜头模组100中,第一垫圈130上的第一通光孔132a对于杂散光的吸收较弱,此外,第一通光孔132a的孔径尺寸规格不容易更换,孔径圆度和同心度较垫圈较差。
因而有必要研究一种具有新结构的镜头模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而提供一种新型的镜头模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包括镜筒、收容于所述镜筒内的镜片组和第一垫圈,所述镜片组包括自所述镜头模组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叠置的若干个镜片,所述第一垫圈夹设在相邻两个所述镜片之间,所述第一垫圈包括承载部以及自所述承载部向所述镜头模组的光轴方向延伸的遮光部,所述承载部分别与该相邻两个所述镜片以及所述镜筒抵接,所述遮光部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一通光孔,所述遮光部包括靠近物侧的一平面,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设置有第二通光孔的遮光片,所述遮光片放置在所述平面上,且所述遮光片与所述第一垫圈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遮光部的所述平面上设置有粘结层,所述遮光片经由所述粘结层与所述第一垫圈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遮光片包括靠近物侧的第一遮光面以及远离所述物侧的第二遮光面,所述第二遮光面与所述遮光部的所述平面贴合;
所述承载部包括靠近所述光轴的第一承载面以及远离所述光轴的第二承载面,所述第二承载面与所述镜筒的内侧壁抵接;
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粘结层,所述粘结层同时覆盖部分所述第一遮光面以及部分所述第一承载面,以使得所述遮光片经由所述粘结层与所述第一垫圈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第二垫圈,所述第二垫圈叠置在所述遮光片上,且所述第二垫圈与所述第一垫圈固定连接,以使得所述遮光片与所述第一垫圈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垫圈包括靠近所述遮光片的第一表面以及远离所述遮光片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遮光片贴合;
所述承载部包括靠近所述光轴的第一承载面以及远离所述光轴的第二承载面,所述第二承载面与所述镜筒的内侧壁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未经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172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