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装防静电地板块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12054.1 | 申请日: | 201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33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惠文;金国伟;顾义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远见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5/02 | 分类号: | E04F15/02;E04F15/18;E04F15/1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赵卫康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静电 导向锚 导向线 地板块 快装 第一板 板体 采集 本实用新型 功能装置 感应器 线端部 弹片 空腔 地板技术领域 安全稳定 凹槽形成 保护能力 便于安装 控制弹片 控制器 能力强 弹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装防静电地板块,涉及地板技术领域,一种快装防静电地板块,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板体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形成的空腔中设置有功能装置,第一板体上设置有第一采集线和第一导向线,第二板体上设置有第二采集线和第二导向线,第一采集线端部设置有第一感应器,第一导向线端部设置有第一导向锚,第二采集线端部设置有第二感应器,第二导向线端部设置有第二导向锚,第一导向锚和第二导向锚均至少有一部分位于空腔内,功能装置包括弹片以及用于控制弹片弹出的弹片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一种快装防静电地板块结构简单,安全稳定,防静电能力强,具有持久保护能力,且便于安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板技术领域,
尤其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装防静电地板块。
背景技术
所谓静电,就是一种在宏观上暂时停留在某处的电荷或者说不流动的电荷。当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形成了静电,而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也就是说静电现象也分为两种即正静电和负静电。当正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时就形成了正静电,当负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时就形成了负静电,但无论是正静电还是负静电,当带静电物体接触零电位物体(接地物体)或与其有电位差的 物体时都会发生电荷转移,就是我们日常见到火花放电现象。例如北方冬天天气干燥,人体容易带上静电,当接触他人或金属导电体时就会出现放电现象。人会有触电的针刺感,夜间能看到火花,这是化纤衣物与人体摩擦人体带上正静电的原因。
静电在生产、生活当中危害严重,且无影无形,又决不可以忽视,如何实用而有效的消除其危害正为当今人所关注,而防止静电最有效的方法是选择好的防静电设备,防静电地板是最有效也是最好的防静电设备之一,目前为止得到了广泛使用。
但是现有防静电地板都仅仅是在地板表面加一层防静电贴面板进行分担电位差从而起到防静电作用,防静电贴面板较易损坏,且易被氧化腐蚀,不能起到长效的防静电作用。
那么需要设计一种合理的防静电地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稳定,防静电能力强,具有持久保护能力,且便于安装的快装防静电地板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快装防静电地板块,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靠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板体靠近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形成的空腔中设置有功能装置,所述第一板体上设置有相互交叉连接的第一采集线和第一导向线,所述第二板体上设置有相互交叉连接的第二采集线和第二导向线,所述第一采集线端部设置有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一导向线端部设置有第一导向锚,所述第二采集线端部设置有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二导向线端部设置有第二导向锚,所述第一导向锚和第二导向锚均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功能装置包括弹片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弹片弹出的弹片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弹片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导向锚连接的第一弹片和用于与所述第二导向锚连接的第二弹片。这里的弹片都是金属弹片。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之间为导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弹片控制器连接有支撑杆。
优选地,所述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上均设置有电位感应器和信号发生器。
优选地,所述功能装置还包括用于接受处理所述信号发生器发出信号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弹片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采集线、第一导向线、第二采集线以及第二导向线的数量均至少为一根。
优选地,所述第一采集线、第一导向线、第二采集线以及第二导向线均为金属导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远见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远见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120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